不墨迹了,一鼓作气把宇宙之旅系列节目搞完得了。天王星这哥们还是挺特殊的,虽然它的表层也都是气态,但和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还是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基本是由氢和氦这两种元素构成,但是天王星除了有氢和氦,还包含大量更重的元素,像是碳、氮、氧、硫。这些元素合成的很多化合物,都是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所以天文学家就给天王星设立了一个新的分类——冰巨星。而在天王星的诸多特征中,最奇特的就是它的自转和磁场。
和其他所有行星截然不同,天王星自转轴的方向几乎和它的公转轨道平面平行,也就是说天王星是在自己的公转轨道上躺着打滚。关于这种现象,目前最流行的理论认为,它是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给撞歪了。自转的情况只能说特殊,磁场那就是相当诡异了。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轴和磁轴并不重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大约11°的夹角。也不只是地球,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不论磁场是大是小,它们的自转轴和磁轴之间的夹角,也都是十几度,另外自转轴和磁轴的交点,也都是行星的正中心。但天王星偏要搞特殊,它的自转轴和磁轴之间的夹角,达到了惊人的59°。不仅如此,天王星的自转轴和磁轴的交点,并没有位于天王星这个球体的正中心,它和正中心的距离,约为天王星半径的1/3。
天王星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轴与磁轴
木星的自转轴与磁轴
天王星的自转轴与磁轴
天王星为什么会有着如此诡异的磁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行星的磁场是如何产生的。1946年,为了解释行星磁场的起源,德裔美籍物理学家沃尔特•埃尔泽塞尔提出了所谓的发电机理论。发电机的底层原理我们都很清楚,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简单说就是八个字:动电生磁、动磁生电。现在请看这张图,这就是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中间的那个线圈叫转子,和ABC三个接口相连的线圈是定子。首先通过E和F两个接口给转子供电,那么运动的电流就会让转子产生感应磁场。接下来借助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说水能、风能或是化学能,让转子不断旋转,然后定子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个新产生的感应电流要比为转子供电的电流大很多倍,那是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发电机的本质,就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流的放大。
这是发电机发电,而行星产生磁场,情况正好相反,它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实现磁场的放大。所以埃尔泽塞尔指出,一个天体要想产生强大的磁场,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它要不断地自转,其次它内部要有可以导电的液体,最后它要有内部能量源,来驱动液体的对流运动。很明显这三个条件,地球全都满足。地球稳定的自转满足了条件一,地球中心存在着一个半径约为3400千米的铁核,其内层为固态,而外层为液态,外层的液态铁可以导电,这就满足了条件二。另外地球内核的温度约为6000℃,而铁核边缘的温度只剩3500℃,这个温度就驱动了液态铁的对流,所以满足了条件三。如果地球内部一开始就有一个微弱的种子磁场,它就会在地球自转的带动下产生感应电场,这个感应电场会由于液态铁的对流运动,激发出感应磁场,也和发电机的情况类似,被激发出感应磁场要比种子磁场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这就是地球磁场的起源。
那我们再看天王星的情况,既然天王星存在磁场,这就说明它也满足刚才那三个条件,可为什么它的磁轴跑偏那么多呢?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天王星内部导电液体的分布,和地球有着很大的差异。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它的分布是均匀的、是球对称的,所以地球自转轴和磁轴的方向,才会相差不大,而且两者的交点也会位于地球的中心。但是对于天王星来讲,它内部导电液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非对称的,这就导致天王星自转轴和磁轴的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而且两者的交点也显著地偏离了天王星的中心。
说完了天王星的磁场,再水一个和天王星卫星有关的小话题。就目前所知,天王星共有27颗卫星,其中五颗有着足够大的质量,从大到小分别是天卫三、天卫四、天卫二、天卫一和天卫五。前四个确实都挺大,所以看起来就是球形,而天卫五就比较小了,灶神星的那期节目我们讲过,比灶神星质量大的天体,都可以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所以长得就特别圆,而比灶神质量小的天体,就无法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长不出来球形。但是天卫五是个例外,它的质量只有灶神星的四分之一,但还是长成了球形,为什么会这样?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天文学界还存在争议,我个人认为,它长成这个样子,可能就是一个巧合。而且旅行者2号发现,天卫五的地形地貌那叫一个支离破碎,各种平原、山脉和峡谷,全都错综复杂地混合在了一起,这就说明它的内部结构并没有完全松弛到平衡状态。
天王星的前五大卫星
天卫五
当然这种大杂烩地貌的产生,也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潮汐力。天王星和其他四颗卫星的潮汐力,使得天卫五内部因摩擦而生热,这些能量频繁地以地震或火山爆发的方式,冲破表面冰层,然后就把天卫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在这个杂乱无章的冰封世界里,旅行者2号在1986年,还是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事物,这就是太阳系最高的悬崖——维罗纳断壁。做个对比,地球上最高的悬崖,位于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的南面,名叫鲁帕尔岩壁,垂直高度约为4600米,这要是从上面跳下去,肯定是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维罗纳断壁的实际高度,达到了惊人的20000米,两相对比,鲁帕尔岩壁实在是图样了。
南迦•帕尔巴特峰
维罗纳断壁
至于维罗纳断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它是源于天卫五自身的造山运动,也有人认为它源于一次剧烈的小行星撞击。由于目前只有旅行者2号造访过天卫五,现有的观测数据还不足以判断哪种理论是正确的。而且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航天部门都没有制订任何重返天卫五的计划,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仍将是一个未解之谜,保守估计,100年内这都是未解之谜,毕竟人类现在有着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内斗和苟,当然现在的人类可能也没有当年那个水平了。
最后开一个小脑洞,如果从维罗纳断壁跳下去,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天卫五的重力加速度非常小,只有0.079m/s^2,大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0.8%,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可以计算出,一个人从维罗纳断壁跳下去,要花费707秒也就是12分钟,才能达到底部,而他落地时的速度会达到56m/s,大概就是时速200公里。这么看的话也是必死无疑了,而且在死之前还要经历12分钟的痛苦煎熬。说不定跳到一半,手机突然来消息了,说大A突然猛涨,这个时候你的速度已经达到了40m/s,想回头怕是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