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组织中的“核心经营单元”,以支撑经营目标实现。事业部组织相对来讲,领导者往往比较喜欢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实施成功的企业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更多在形式上采用事业部组织,并不匹配业务发展策略,缺乏机制保障。但事业部组织中美的却独树一帜,更多作为事业部组织发展的标杆在学习,那么我们看看美的组织演变中藏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01
—
美的发展历程及战略主题
美的从单一品类、单一国家运作,成功转变为多品类和全球运营的企业集团,整体的发展历程及核心策略如下。
图片
从美的发展历程来看,美的变革基因贯穿始终,寻找变革最佳时机,在“好”的时候“主动变革”。在美的流程几句话来体现:“变是唯一的不变“和”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
02
—
2004至2011组织架构演变
2004~2010年期间,中国家电业高速发展的时代,美的各产业平均20-30%的复合增长,推行规模导向的发展战略。相配套的组织是成立了四大产业集团,独立经营,各产业集团沿用事业部制。
图片
03
—
2012至2015组织架构演变
到2012年,规模导向战略导致问题突显,主要体现:
1)进入了一些非家电类的业务领域,也进入了一些和家电相关但是种类繁多的非核心产品,过度、盲目地扩张和投资,对投资回报的考虑严重不足
2)企业的资金、人才、管理、技术过度分散到庞大和繁多的种类上,导致在核心产品上的投入不足,企业逐渐丧失核心优势。
3)研发:机海战术,单个事业部海外产品有上万个型号,缺乏产品创新;制造:盲目扩大生产线,产能严重过剩,成本居高不下;销售:盲目压货,库存巨大,恶性循环。
2012年,方洪波全面执掌美的集团,面对业务发展困局,全面推动组织变革。取消二级产业集团,组织扁平化,敏捷高效。推行632项目,推行一个美的、一个标准、一个体系。
聚焦在深化转型,做好产品,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勇于改变,在组织、团队、文化再造,提出在2017年实现2000亿目标,推行333战略。
图片
04
—
2016至2020组织架构演变
2016年,顺应业务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组织变革,构建平台型组织,国际化运营,清晰组织定位,提升运营效率。
1)产品事业部负责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承担经营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2)协同平台负责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承担经营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3)集团职能是各专业领域的管理主体,负责相应的专业性、一致性管理和风险管控。
图片
05
—
2020年后组织架构演变
美的集团从1968年创立,经过55年发展,成长为一家集合五大板块业务的科技集团,经营主体中,两个事业群、两个事业部、一个数字化创新业务,美的当前的事业群,不同于之前的事业部本部、二级产业集团,只有分管副总裁,但在事业群层面没有设立固定的管理层级和完整的职能部门,避免再次出现庞大组织架构的弊端,2023年,美的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700亿,利润470亿。
图片
06
—
美的组织是动态治理下事业部范式
事业部组织阶段
在行业增量阶段,推行规模导向的发展战略,随着涉及领域越来越多,不断拆分设立事业部,复制模式,获得快速扩张。
平台型组织阶段
取消四大产业集团,启动美的632项目,推行一个美的、 一个标准、一个体系;组织划分为市场、资源协同平台、智能转型及经营实体的事业部。协同平台建立客服、采购、中央研究院、金融中心等资源协同平台;事业部定位产品公司,负责产品的经营;营销端根据客户定位成立专门组织经营客户,如国内市场、国外市场(美的国际、东盟、印度等)、高端品牌。
以客户为中心型组织阶段
小集团、大事业部 ,事业部具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公司资源聚焦于技术、产品、人员和品牌,通过内生式提升来满足公司经营增长需要。一个美的、一个标准,集团制定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标准及规则,实现相对标准化;经营透明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价值链进行全流程管控,数据清晰透明。
美的组织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事业部组织的优劣势:
1)事业部制权责闭环、责任封装、目标清晰、激励性强,不断复制事业部,有利于规模做大。
2)由于事业部延展性不强,往往通过复制方式增加事业部数量达到规模扩张,但容易遇到管理幅度瓶颈。
3)往往事业部分散独立经营,重复建设职能导致成本过高,难以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4)事业部往事业群方向演进往往增加了管理层级,与偏平化趋势相悖;往平台型组织演进来解决职能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