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取消公摊是把老百姓当傻子忽悠 详细情况介绍 取消公摊已经买房的怎么办
房地产交易中的"公摊面积"一直备受争议。购买一套房屋时,实际可以使用的面积可能只占总面积的六七成甚至更少。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今年7月,一则关于"女子买69平公寓37平是公摊"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热议。
自1998年进入商品房时代以来,购房者需要分摊购买的共有建筑面积,这一做法因不符合国际惯例,且现有法律法规没有设定上限等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近日,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被誉为"中国保障房之父"的孟晓苏发布了一段视频。他表示,按照建筑面积计算,就像市场上卖榴莲一样,连皮带核一起称重。所谓的"取消公摊"就是切开榴莲只卖果肉,价格就比带壳卖的高出不少。无论是带外壳卖还是剥掉外壳卖,壳钱都是买家出,怎么能叫做"取消公摊"呢?
近年来,公众对取消商品房公摊的呼声较大,安徽合肥市在今年7月表示将探索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城市并没有明确表态是否取消公摊。对此,孟晓苏表示,他并不太关注"取消公摊"的说法,并因此受到了一些网友的批评。他认为,真正对百姓有利的做法是完善住房双轨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房。这比"取消公摊"更有意义。
"公摊面积"是房屋的"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之差,包括室外楼道、公共楼梯、公共门厅、电梯间、公共地下室等。这些都是房屋的组成部分。"取消公摊"只是将公摊前的"建筑面积"改算为公摊后的"使用面积",将公摊从"显性存在"变为"隐形存在",并不是真正的取消,只是计算方法不同。
这就好比是"榴莲带壳卖"和"榴莲剥壳卖"的区别,剥壳后单价更高,但壳钱都是买家出。因此,"取消公摊"实际上是将"公摊面积"隐藏起来。
总的来说,公摊面积的存在和取消对于购房者是否能够得到实惠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孟晓苏认为,应该更加关注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合适的保障房,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做法。
取消公摊已经买房的怎么办
取消公摊对于已经购买房屋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一些困扰和不满。如果市场上取消了公摊,购房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实际使用的面积比之前预期的更小,因为公摊面积不再计入实际使用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可能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办法:
1. 了解合同条款:购房者应该仔细研究购房合同中关于公摊面积的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有时候,购房合同可能会规定公摊面积的具体比例或者变更公摊面积的情况。
2. 寻求法律咨询:如果购房者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或法律机构,了解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3. 协商与投诉:购房者可以与开发商或房屋管理机构进行协商,讨论如何处理取消公摊所带来的问题。如果无法达成一致,购房者可以向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
4. 参与业主委员会:购房者可以积极参与所购房屋所在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通过集体行动争取自己的权益,与开发商或管理机构进行协商和沟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解决方案会因地区和个人情况而异。购房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专业意见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