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今年65岁,两年前因尿频、夜尿增多和排尿不畅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一直服用药物治疗,排尿不畅的症状改善不少,他就没再把前列腺的事放在心上。可就在上周,张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小便带血,于是赶紧到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
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即为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25.5纳克/毫升(正常范围是0~4纳克/毫升);直肠指检于前列腺左叶触及结节,质地硬;B超提示“前列腺增大”。根据检查报告,并结合张先生既往的前列腺增生病史,医生初步判断他可能是患上了前列腺癌,建议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听到医生说自己可能患上了癌症,张先生整个人都懵了,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医院。一周后,张先生又来到了泌尿外科门诊。医生让他出示穿刺报告,可老张面露难色地对医生说:“我听邻居老李说,如果是肿瘤千万不能做穿刺,否则会引起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所以,我就没有去做穿刺,这次来也是想问问,还有别的替代方法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吗?”
门诊中,和张先生存在同样顾虑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担心前列腺穿刺导致肿瘤扩散和转移主要基于两种“推测”:一是认为穿刺针触碰肿瘤后,在拔出过程肿瘤细胞会播撒在穿刺针经过的部位(“针道”),造成肿瘤扩散;二是认为原本完整的肿瘤,穿刺后会发生“破裂”,癌细胞会被“放出来,在身体里乱跑”。
针对上述两种“推测”,我分别给大家解释一下——
推测一:肿瘤细胞顺着“针道”播散?
其实,目前在临床上进行穿刺活检使用的是连接在穿刺枪上的一次性套管针,穿刺枪的扳机激发时,针芯和套管分别向前快速做切割运动,利用两者前进的时间差,在针芯的凹槽上可留取长度16~22毫米的组织,取下的组织会被完整地封闭在套管内。在拔针过程中,取下的组织是受套管保护的,并不会造成“针道”内的播散。
推测二:完整的肿瘤被“刺破”后在身体里乱跑?
这种推测更是没有依据。因为肿瘤一旦发生,血液里其实就有了癌细胞,但是这些癌细胞并不都会停留在别的脏器上而形成转移。造成肿瘤转移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肿瘤本身的性质、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这就好比种花,同样的播种方法,不同的花成活难易有别。对于某些肿瘤(如睾丸肿瘤),临床上是禁忌做穿刺活检的,因为极易造成肿瘤的血行播散,但前列腺癌并不在禁忌穿刺之列。
总体来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大量临床数据早已排除了穿刺导致肿瘤转移扩散的可能性。而且随着穿刺技术和设备的完善,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大幅提升,患者完全不必太过担心。尽管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和PSA检测并称为前列腺癌诊断的“三大法宝”,但这仅仅是筛查的手段,不能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最终依据。对穿刺获得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才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
经过医生如上的解释,张先生打消了顾虑,最终接受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结果病理报告证实张先生患的的确为前列腺癌。随后,医生先为他进行了同位素骨扫描和盆腔磁共振检查,排除了骨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接着为他施行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4天,张先生拔除尿管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时,其排尿和控尿正常,血清PSA也重新降至0.003纳克/毫升。
张先生的求医经历告诉我们,前列腺癌并不可怕,贵在早发现、早治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不会造成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所以,必要时,患者还是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尽早接受相应的检查,否则因为盲目的顾虑而耽误了病情,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