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学生校内服毒身亡 因卖烟遭霸凌 具体怎么回事 校园霸凌包括哪些行为
一位母亲发文称她的16岁儿子返校当晚因服用亚硝酸盐而中毒身亡,而班主任称其儿子服用了10克亚硝酸盐。据母亲介绍,此前的三月份,儿子因在学校贩卖烟草遭到老师批评,学校方面已对此进行了处理。而五月份,又因检举同学使用手机而遭遇校园霸凌,甚至被掐脖子并遭到侮辱和威胁,导致他半个月都不敢去食堂。
校园霸凌多少岁可以刑事拘留
对于校园霸凌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满八周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据该法律,如果校园霸凌行为导致受害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且肇事者已满14周岁,那么其行为可能被视为犯罪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具体而言,如果肇事者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其刑责一般是判处管教、收容教养等措施。如果肇事者已满16周岁,其刑责就要按照刑法的规定进行判断,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发生在校园内的校园霸凌行为,除了刑事责任,肇事者可能还要承担行政或民事责任,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同时,也应该在教育、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预防和遏制校园霸凌行为的发生。
校园霸凌包括哪些行为
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园内,行为人对其他学生进行的、有意识的、反复的、意图或可能造成身体、心理或者社交伤害的行为,长期和不断地侵害他人的权益,影响受害人身体、心理和社交发展。
具体而言,校园霸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
1. 言语霸凌:辱骂、侮辱、威胁或贬低他人,包括口头攻击和文字攻击。
2. 物理霸凌:包括推搡、打击、踢、捏、拉扯、掏口袋等肢体动作。
3. 社交霸凌:排斥、孤立或拒绝与某人交往,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抹黑受害人或组织排斥行为。
4. 电子霸凌:针对受害人的网络攻击,包括威胁、人身攻击、群体攻击、恶意评论等。
5. 性霸凌:针对性别、性取向或性行为的性骚扰、性攻击和性报复行为。
总之,校园霸凌行为的特点是长期而又影响深远,严重影响受害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到受害人的学习成绩和人生发展。因此,预防和打击校园霸凌行为对于维护学生权益,保障教育公平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