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货源 > 珠宝首饰 > “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教育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教育

摘 要:“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本文在分析线上校园思政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挖掘爱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生命意识教育五大意识教育新內涵,对创新思政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开拓思政载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 技工院校 思政教育 疫情过后,线下思政课堂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借疫情育新“机”,开创“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值得深入探讨。 一、“危”中思“机”,厘清线上思政教育优劣势 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以解决学生不能返校复学的难题。各学科老师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效果好坏不一;思政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此次线上教育中优势尽显。多元化的线上德育课,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国家制度、民族精神和战疫成效的认知,发挥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激发了学生勇于担当、技能报国的热情,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统一思想、强化意识形态的优势。 然而,线上思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第一,由于受教群体不同,思政课程目标、思政内容等课程要素并不完全相同,思政的针对性不如线下教学强。第二,由于授课场地不在同一空间,教师无法面对面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学生无法像“面对面”上课那样感受集体学习的良好氛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好。第三,由于网络设施不完善,直播效果欠佳,思政教育的教学流畅性不如线下教学好。 因此,随着学生返校复课,教师要分析疫情期间线上思政教育的优劣势,充分利用课堂弥补线上思政课的不足,变疫情危机为教育新机,开创校园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二、“危”中育“机”,挖掘“后疫情”五大意识教育新内涵 进入“后疫情”时期,全国有序复产复工复学,技工院校同样要结合线上教学的优劣势,在“危”中育“机”,挖掘“后疫情”五大意识教育新内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增强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疫情期间,媒体、网课激发起了职业教育圈的一股爱国浪潮;转为线下教学后,教师更应紧扣疫情素材,结合全民抗击疫情的现实,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坚定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西方少数政治家的不当、不公、不实的言论。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在新形势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时刻用工匠精神鞭策自己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一个不负韶华的中国梦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二)增强健康意识,筑牢病毒防御新防线 尽管“后疫情”时期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需绷紧健康安全的弦。因此,学校思政课程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筑牢病毒入侵新防线,确保学生健康安全。通过营造浓厚的健康宣传氛围,广泛宣传,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将健康知识贯穿于每一门课程,把健康作为学生一生的必修课。学校应设立劳动课,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常劳动的生活习惯。 (三)树牢责任意识,勇担新时代社会责任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许多技能人才投身复产复工一线,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教育中,学校思政教育要结合当前时事、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鼓励学生在疫情面前传播正能量,增强责任意识,勇担时代重任。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技能报国的思政教育,勉励学生苦练技能,以增强过硬的本领和一流的素质,坚定不移地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尽其职责。 (四)培育规则意识,争做守规遵约的新典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能取得抗疫上半场的胜利,有赖于民众对国家防疫规则的遵守。“后疫情”期间,防控防疫进入常态化,学校要加大规则意识、法制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分量。通过法制教育第二课堂、主题班会、法庭模拟、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全覆盖、多形式、见成效的法制教育活动,要求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端正为人、为己、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心中高悬一把尺子,以工匠精神为标杆,在工作岗位上严守岗位工作流程和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恪守社会公德,规范约束个人行为。 (五)提升生命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境界 全球抗击疫情的现实证明,没有任何国家或个人能独善其身,技工院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提到新高度。学校思政教育要教育学生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举办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题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态观。同时,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要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校要将生命教育提升至更高的位置,在专业课程中强调安全作业、安全防护、注重细节,不让随意变成意外,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三、“危”中求“新”,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爬梳剔抉,融合课程思政新内容 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回归课程内在价值诉求的题中之义。学校应成立“后疫情”时期思政教学课题组,组织教师对这些鲜活事例爬梳剔抉,以爱国主义教育、健康教育、责任教育、规则教育、生命教育为五大板块,融入工匠精神、技能报国、劳动光荣的内容,编写匹配学校思政教学的“作业纸”,切实贯彻课程思政,使思政因素覆盖到德育课堂、就业课堂、专业课堂、第二课堂、顶岗实习之中。 (二)整合资源,架起线上线下思政新桥梁 转为线下教学后,教师可充分整合资源,创建思政教学App,为线上线下架起一座无缝桥梁——“微思政”。“微思政”推进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适应,推进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实。学校不受时间、空间、教师的限制,根据技工院校学生习惯于操作手机来学习部分知识,教师习惯于用App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特点,将五大思政板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整合,呈现于App,创建学习时长、考核、奖励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微思政途径,为教师线下教与学生线上学所用,促进彼此交流。 (三)趁热打铁,激活思政活动新载体 思政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还需依靠思政活动这一载体。因此在“后疫情”期间,需在疫情防控范围内激活思政活动载体。 第一,创新作品类比赛平台。组织开展以集体或个人的作品类比赛,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疫情期间发生的事。如开展主题手抄报展评、黑板报评比、好人好事微视频制作等,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真正理解爱国、责任、规则、健康、生命等内涵。 第二,创建志愿免快递费平台。志愿活动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学校要创建学生志愿免快递费平台,加大志愿免快递费宣传力度,规范志愿免快递费管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免快递费机会,发挥技能专长。如制冷专业的学生走进社区清洁空调,旅游专业学生走进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通讯专业学生走进校园检修手机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体验为他人免快递费、为社会贡献的满足感。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中国得到了控制,但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复杂,抗疫成为常态化。同时,比病毒更“毒”的外国反华势力“甩锅”中国、抹黑中国,因此,“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课要切实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序衔接,切实从疫情危机寻找发现教育新机,引导学生做一个懂爱国、有担当、敢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努力开创思政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圣章红.公共文化免快递费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作者单位:河源学院)

微信号:

联系电话:

联系QQ:

2364

热度

其他信息

  • 行业:珠宝首饰
  • 地区:
  • 时间:2020-12-29
“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教育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货源卖点

摘 要:“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本文在分析线上校园思政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挖掘爱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生命意识教育五大意识教育新內涵,对创新思政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开拓思政载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 技工院校 思政教育 疫情过后,线下思政课堂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借疫情育新“机”,开创“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值得深入探讨。 一、“危”中思“机”,厘清线上思政教育优劣势 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以解决学生不能返校复学的难题。各学科老师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效果好坏不一;思政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此次线上教育中优势尽显。多元化的线上德育课,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国家制度、民族精神和战疫成效的认知,发挥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激发了学生勇于担当、技能报国的热情,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统一思想、强化意识形态的优势。 然而,线上思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第一,由于受教群体不同,思政课程目标、思政内容等课程要素并不完全相同,思政的针对性不如线下教学强。第二,由于授课场地不在同一空间,教师无法面对面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学生无法像“面对面”上课那样感受集体学习的良好氛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好。第三,由于网络设施不完善,直播效果欠佳,思政教育的教学流畅性不如线下教学好。 因此,随着学生返校复课,教师要分析疫情期间线上思政教育的优劣势,充分利用课堂弥补线上思政课的不足,变疫情危机为教育新机,开创校园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二、“危”中育“机”,挖掘“后疫情”五大意识教育新内涵 进入“后疫情”时期,全国有序复产复工复学,技工院校同样要结合线上教学的优劣势,在“危”中育“机”,挖掘“后疫情”五大意识教育新内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增强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疫情期间,媒体、网课激发起了职业教育圈的一股爱国浪潮;转为线下教学后,教师更应紧扣疫情素材,结合全民抗击疫情的现实,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坚定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西方少数政治家的不当、不公、不实的言论。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在新形势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时刻用工匠精神鞭策自己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一个不负韶华的中国梦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二)增强健康意识,筑牢病毒防御新防线 尽管“后疫情”时期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需绷紧健康安全的弦。因此,学校思政课程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筑牢病毒入侵新防线,确保学生健康安全。通过营造浓厚的健康宣传氛围,广泛宣传,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将健康知识贯穿于每一门课程,把健康作为学生一生的必修课。学校应设立劳动课,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常劳动的生活习惯。 (三)树牢责任意识,勇担新时代社会责任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许多技能人才投身复产复工一线,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教育中,学校思政教育要结合当前时事、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鼓励学生在疫情面前传播正能量,增强责任意识,勇担时代重任。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技能报国的思政教育,勉励学生苦练技能,以增强过硬的本领和一流的素质,坚定不移地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尽其职责。 (四)培育规则意识,争做守规遵约的新典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能取得抗疫上半场的胜利,有赖于民众对国家防疫规则的遵守。“后疫情”期间,防控防疫进入常态化,学校要加大规则意识、法制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分量。通过法制教育第二课堂、主题班会、法庭模拟、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全覆盖、多形式、见成效的法制教育活动,要求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端正为人、为己、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心中高悬一把尺子,以工匠精神为标杆,在工作岗位上严守岗位工作流程和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恪守社会公德,规范约束个人行为。 (五)提升生命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境界 全球抗击疫情的现实证明,没有任何国家或个人能独善其身,技工院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提到新高度。学校思政教育要教育学生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举办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题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态观。同时,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要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校要将生命教育提升至更高的位置,在专业课程中强调安全作业、安全防护、注重细节,不让随意变成意外,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三、“危”中求“新”,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爬梳剔抉,融合课程思政新内容 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回归课程内在价值诉求的题中之义。学校应成立“后疫情”时期思政教学课题组,组织教师对这些鲜活事例爬梳剔抉,以爱国主义教育、健康教育、责任教育、规则教育、生命教育为五大板块,融入工匠精神、技能报国、劳动光荣的内容,编写匹配学校思政教学的“作业纸”,切实贯彻课程思政,使思政因素覆盖到德育课堂、就业课堂、专业课堂、第二课堂、顶岗实习之中。 (二)整合资源,架起线上线下思政新桥梁 转为线下教学后,教师可充分整合资源,创建思政教学App,为线上线下架起一座无缝桥梁——“微思政”。“微思政”推进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适应,推进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实。学校不受时间、空间、教师的限制,根据技工院校学生习惯于操作手机来学习部分知识,教师习惯于用App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特点,将五大思政板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整合,呈现于App,创建学习时长、考核、奖励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微思政途径,为教师线下教与学生线上学所用,促进彼此交流。 (三)趁热打铁,激活思政活动新载体 思政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还需依靠思政活动这一载体。因此在“后疫情”期间,需在疫情防控范围内激活思政活动载体。 第一,创新作品类比赛平台。组织开展以集体或个人的作品类比赛,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疫情期间发生的事。如开展主题手抄报展评、黑板报评比、好人好事微视频制作等,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真正理解爱国、责任、规则、健康、生命等内涵。 第二,创建志愿免快递费平台。志愿活动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学校要创建学生志愿免快递费平台,加大志愿免快递费宣传力度,规范志愿免快递费管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免快递费机会,发挥技能专长。如制冷专业的学生走进社区清洁空调,旅游专业学生走进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通讯专业学生走进校园检修手机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体验为他人免快递费、为社会贡献的满足感。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中国得到了控制,但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复杂,抗疫成为常态化。同时,比病毒更“毒”的外国反华势力“甩锅”中国、抹黑中国,因此,“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课要切实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序衔接,切实从疫情危机寻找发现教育新机,引导学生做一个懂爱国、有担当、敢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努力开创思政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圣章红.公共文化免快递费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作者单位:河源学院)

货源详细

 摘 要:“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本文在分析线上校园思政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挖掘爱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生命意识教育五大意识教育新內涵,对创新思政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开拓思政载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    技工院校    思政教育
 
疫情过后,线下思政课堂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借疫情育新“机”,开创“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值得深入探讨。
 
一、“危”中思“机”,厘清线上思政教育优劣势
 
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以解决学生不能返校复学的难题。各学科老师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效果好坏不一;思政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在此次线上教育中优势尽显。多元化的线上德育课,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国家制度、民族精神和战疫成效的认知,发挥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激发了学生勇于担当、技能报国的热情,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统一思想、强化意识形态的优势。
 
然而,线上思政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第一,由于受教群体不同,思政课程目标、思政内容等课程要素并不完全相同,思政的针对性不如线下教学强。第二,由于授课场地不在同一空间,教师无法面对面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学生无法像“面对面”上课那样感受集体学习的良好氛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好。第三,由于网络设施不完善,直播效果欠佳,思政教育的教学流畅性不如线下教学好。
 
 
 
因此,随着学生返校复课,教师要分析疫情期间线上思政教育的优劣势,充分利用课堂弥补线上思政课的不足,变疫情危机为教育新机,开创校园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二、“危”中育“机”,挖掘“后疫情”五大意识教育新内涵
 
进入“后疫情”时期,全国有序复产复工复学,技工院校同样要结合线上教学的优劣势,在“危”中育“机”,挖掘“后疫情”五大意识教育新内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增强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疫情期间,媒体、网课激发起了职业教育圈的一股爱国浪潮;转为线下教学后,教师更应紧扣疫情素材,结合全民抗击疫情的现实,向学生系统地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坚定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西方少数政治家的不当、不公、不实的言论。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在新形势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时刻用工匠精神鞭策自己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一个不负韶华的中国梦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二)增强健康意识,筑牢病毒防御新防线
 
尽管“后疫情”时期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需绷紧健康安全的弦。因此,学校思政课程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筑牢病毒入侵新防线,确保学生健康安全。通过营造浓厚的健康宣传氛围,广泛宣传,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将健康知识贯穿于每一门课程,把健康作为学生一生的必修课。学校应设立劳动课,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常劳动的生活习惯。
 
(三)树牢责任意识,勇担新时代社会责任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许多技能人才投身复产复工一线,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教育中,学校思政教育要结合当前时事、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鼓励学生在疫情面前传播正能量,增强责任意识,勇担时代重任。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技能报国的思政教育,勉励学生苦练技能,以增强过硬的本领和一流的素质,坚定不移地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尽其职责。
 
(四)培育规则意识,争做守规遵约的新典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能取得抗疫上半场的胜利,有赖于民众对国家防疫规则的遵守。“后疫情”期间,防控防疫进入常态化,学校要加大规则意识、法制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分量。通过法制教育第二课堂、主题班会、法庭模拟、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全覆盖、多形式、见成效的法制教育活动,要求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端正为人、为己、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心中高悬一把尺子,以工匠精神为标杆,在工作岗位上严守岗位工作流程和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恪守社会公德,规范约束个人行为。
 
(五)提升生命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境界
 
全球抗击疫情的现实证明,没有任何国家或个人能独善其身,技工院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提到新高度。学校思政教育要教育学生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举办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题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态观。同时,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要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校要将生命教育提升至更高的位置,在专业课程中强调安全作业、安全防护、注重细节,不让随意变成意外,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三、“危”中求“新”,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爬梳剔抉,融合课程思政新内容
 
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回归课程内在价值诉求的题中之义。学校应成立“后疫情”时期思政教学课题组,组织教师对这些鲜活事例爬梳剔抉,以爱国主义教育、健康教育、责任教育、规则教育、生命教育为五大板块,融入工匠精神、技能报国、劳动光荣的内容,编写匹配学校思政教学的“作业纸”,切实贯彻课程思政,使思政因素覆盖到德育课堂、就业课堂、专业课堂、第二课堂、顶岗实习之中。
 
(二)整合资源,架起线上线下思政新桥梁
 
转为线下教学后,教师可充分整合资源,创建思政教学App,为线上线下架起一座无缝桥梁——“微思政”。“微思政”推进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适应,推进思政教育成果的落实。学校不受时间、空间、教师的限制,根据技工院校学生习惯于操作手机来学习部分知识,教师习惯于用App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特点,将五大思政板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整合,呈现于App,创建学习时长、考核、奖励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微思政途径,为教师线下教与学生线上学所用,促进彼此交流。
 
(三)趁热打铁,激活思政活动新载体
 
思政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还需依靠思政活动这一载体。因此在“后疫情”期间,需在疫情防控范围内激活思政活动载体。
 
第一,创新作品类比赛平台。组织开展以集体或个人的作品类比赛,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疫情期间发生的事。如开展主题手抄报展评、黑板报评比、好人好事微视频制作等,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真正理解爱国、责任、规则、健康、生命等内涵。
 
 
 
第二,创建志愿免快递费平台。志愿活动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学校要创建学生志愿免快递费平台,加大志愿免快递费宣传力度,规范志愿免快递费管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免快递费机会,发挥技能专长。如制冷专业的学生走进社区清洁空调,旅游专业学生走进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通讯专业学生走进校园检修手机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体验为他人免快递费、为社会贡献的满足感。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中国得到了控制,但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复杂,抗疫成为常态化。同时,比病毒更“毒”的外国反华势力“甩锅”中国、抹黑中国,因此,“后疫情”时期,技工院校思政课要切实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序衔接,切实从疫情危机寻找发现教育新机,引导学生做一个懂爱国、有担当、敢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努力开创思政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圣章红.公共文化免快递费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作者单位:河源技师学院)
 

货源推荐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