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货源 > 母婴用品 > “思政+”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探讨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思政+”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探讨

摘 要: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中职学校应加快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将“思政课程”转变成“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进行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突出社会环境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教育效果,实施“思政+”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思政+” 思政 中职学校 立德树人 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对此,中职学校应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增强社会环境特别是企业培训、家庭教育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增强教育效果,实施中职学校“思政+”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 一、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指通过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它是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课程思政”是指在准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提炼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及德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思政+”也称“大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打造社会环境的思政育人平台。 二、中职学校“思政+”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多数采取基础教育阶段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偏向于“思政课程”的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脱节现象比较突出。由于中职学校更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建设,偏向于学生技术层面的训练,忽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挖掘的德育教育,加之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和各类竞赛偏重于技能层面和文体活动类,因而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类活动开展方面较为欠缺。 (二)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不足 中職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生自觉性和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对手机依赖性较高,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沉迷手机导致学生性格孤僻冷漠,对人缺乏热情和文明礼貌;手机耗损了学生的大部分精气神,使学生精神疲惫,上课容易走神,无精打采。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劳动和免快递费意识不强,社会和社团的锻炼不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律性,缺乏有效的入心入德的监管教育,导致学生的课外时间浪费在手机游戏上,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思政+”教育模式探讨 对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以上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 (一)明确“思政+”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和确立了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职学校应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的核心教育内容。 (二)探讨“思政+”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要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并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打造社会环境,特别是企业、家庭教育方面的思政育人平台,践行“思政+”立德树人新模式。 1.改革创新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思政课教师,笔者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重点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习总书记提出了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第二,习总书记说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且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引导教育学生。 第三,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并指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构建高素质和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模式,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灵活的、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理论入心、循循善诱。对于专心好学的学生,教师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循循善诱,入心入德。 第二,方式灵活、思辨课堂。对于专注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置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提问,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整体参与度提升后,再慢慢进行启发引导、循循善诱。 第三,信息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可适当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建立班级课程学习平台,合理监管学生的学习与使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结合思政内容开发适合学生的App学习软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知识点和思政内容,设置为知识融合互动性的App,提炼专业的职业素养内容,让学生参与正面的“游戏化”教育课堂。 第四,课上课下、师生互动。思政课教育授课方式应生动活泼,教师可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通过手机微信平台、课间交流、课后辅导等增进师生感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2.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融合 中职学校的专业分类较多,具学校之间的专业类别有所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专业特点,难以挖掘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但是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课程思政”对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要求和难度较高,但只要专业课教师经过深入思考和挖掘,就会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精准”立德树人的效果。 3.思想政治與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融合 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学校多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心智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避免低俗、缺乏政治方向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 指导教师可以选择社会或国家重大的纪念日或节假日,组织开展相关内容为主题的活动,由指导教师适当授课,讲解国家历史和重大节假日的文化,结合爱和感恩、孝道、节俭、公益善行等思想教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来做好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引路人。 4.思想政治与班级管理融合 班主任教师应严格班级管理制度,适当灵活变通,因材施教,避免采取极端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全校班级的管理指导,积极主动关心班级和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教师和学生管理的指导者和帮扶者,以立德树人为管理核心,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班级管理育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建设“我班我家”的班级大家庭。班级可以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生动活泼的交流活动,或者用晚自习的时间开展师生交流互动,邀请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活动,增进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和情感。 (2)建立“师生结对”的帮扶群。一个班级一般会有50人左右,班主任或任课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关心到每位学生的。教育要入心入德,就需要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里,避免表面化的教育和引导。 (3)构建“齐抓共管”的学生管理组。中职学校一般按专业分成各专业科组,便于教学和管理。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和思想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点。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交叉教育,齐抓共管,达到管理育人、人人育人的协调效果,做好学生引路人。 (4)建立“书香班级”的班级文化角。在班级管理中,可充分利用文化氛围教育,“以境育人”。班级每人制定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月、读书日,鼓励各班级分享读书心得。倡导班级进行 “文化角”建设,在“文化角”摆放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或绿色盆栽,鼓励每位学生各种植一棵绿植小盆栽,用心浇水照顾绿植,培养学生的善心爱心。同时可在网上设置“线上爱心”,适当提醒学生参与爱心捐助活动。 5.思想政治与社会环境融合 (1)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匠心”人才,中职学校学生要在参与顶岗实习后再继续升读高职院校。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并通过企业用人检验学校培养学生的效果。 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育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顶岗实习学生,在员工招聘和培训中突出企业文化,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引路人。 (2)思想政治与家庭教育。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状况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学生父母文化素养不高、部分学生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况。中职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家庭课堂”,在“家庭课堂”中发布一些时政内容、子女教育课程,让家长学习,或由家长陪同子女周末在家学习,达到对家长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让家长做好子女的引路人。 6.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育人 中职学校应将思政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大多数教师在定岗实习中往往不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学校应切实注重实践育人,产教融合、共同育人,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学校应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免快递费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创新育人模式,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机制,在校内实训、专业学习、专业素养提高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专业建设应重点凸显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征,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课·证”相融通课程模式、“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知识+技能”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使课程内容同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渗透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教育。此外,学校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师生技能竞赛,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机制,为学生搭建彰显自我才能的舞台,积极培育敬业精神。 四、“思政+”教育模式的立德树人效应 中职学校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增强教育效果,实现、“思政+”新模式,从而弥补传统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不足,实现立德树人的良性效应。 (一)理论实操课,思政一体化 避免传统的口号标语式的理论说教,教师要言传身教,文化理论课及实操实训课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倡导教育入心入德,让“思政+”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促班级管理,树育人导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学生重要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和管理者,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三)消除教育盲点,全员协调跟进 传统学校教育方式采取走读制或寄宿制,学生放学后和周末存在教育管理盲点。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自律能力较差。“思政+”教育要在思想教育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监控学生放学和周末期间的去向,从而让教师和家长利用微信等平台,在放学后或周末也能学生。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职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汪永智.关于构建和实施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2]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 [3]郑兆领.建构“思政+”立德树人新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微信号:

联系电话:

联系QQ:

6971

热度

其他信息

  • 行业:母婴用品
  • 地区:
  • 时间:2020-12-29
“思政+”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探讨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货源卖点

摘 要: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中职学校应加快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将“思政课程”转变成“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进行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突出社会环境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教育效果,实施“思政+”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思政+” 思政 中职学校 立德树人 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对此,中职学校应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增强社会环境特别是企业培训、家庭教育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增强教育效果,实施中职学校“思政+”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 一、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指通过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它是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课程思政”是指在准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提炼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及德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思政+”也称“大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打造社会环境的思政育人平台。 二、中职学校“思政+”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多数采取基础教育阶段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偏向于“思政课程”的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脱节现象比较突出。由于中职学校更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建设,偏向于学生技术层面的训练,忽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挖掘的德育教育,加之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和各类竞赛偏重于技能层面和文体活动类,因而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类活动开展方面较为欠缺。 (二)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不足 中職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生自觉性和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对手机依赖性较高,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沉迷手机导致学生性格孤僻冷漠,对人缺乏热情和文明礼貌;手机耗损了学生的大部分精气神,使学生精神疲惫,上课容易走神,无精打采。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劳动和免快递费意识不强,社会和社团的锻炼不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律性,缺乏有效的入心入德的监管教育,导致学生的课外时间浪费在手机游戏上,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思政+”教育模式探讨 对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以上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 (一)明确“思政+”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和确立了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职学校应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的核心教育内容。 (二)探讨“思政+”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要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并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打造社会环境,特别是企业、家庭教育方面的思政育人平台,践行“思政+”立德树人新模式。 1.改革创新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思政课教师,笔者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重点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习总书记提出了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第二,习总书记说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且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引导教育学生。 第三,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并指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构建高素质和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模式,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灵活的、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理论入心、循循善诱。对于专心好学的学生,教师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循循善诱,入心入德。 第二,方式灵活、思辨课堂。对于专注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置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提问,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整体参与度提升后,再慢慢进行启发引导、循循善诱。 第三,信息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可适当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建立班级课程学习平台,合理监管学生的学习与使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结合思政内容开发适合学生的App学习软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知识点和思政内容,设置为知识融合互动性的App,提炼专业的职业素养内容,让学生参与正面的“游戏化”教育课堂。 第四,课上课下、师生互动。思政课教育授课方式应生动活泼,教师可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通过手机微信平台、课间交流、课后辅导等增进师生感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2.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融合 中职学校的专业分类较多,具学校之间的专业类别有所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专业特点,难以挖掘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但是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课程思政”对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要求和难度较高,但只要专业课教师经过深入思考和挖掘,就会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精准”立德树人的效果。 3.思想政治與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融合 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学校多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心智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避免低俗、缺乏政治方向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 指导教师可以选择社会或国家重大的纪念日或节假日,组织开展相关内容为主题的活动,由指导教师适当授课,讲解国家历史和重大节假日的文化,结合爱和感恩、孝道、节俭、公益善行等思想教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来做好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引路人。 4.思想政治与班级管理融合 班主任教师应严格班级管理制度,适当灵活变通,因材施教,避免采取极端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全校班级的管理指导,积极主动关心班级和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教师和学生管理的指导者和帮扶者,以立德树人为管理核心,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班级管理育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建设“我班我家”的班级大家庭。班级可以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生动活泼的交流活动,或者用晚自习的时间开展师生交流互动,邀请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活动,增进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和情感。 (2)建立“师生结对”的帮扶群。一个班级一般会有50人左右,班主任或任课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关心到每位学生的。教育要入心入德,就需要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里,避免表面化的教育和引导。 (3)构建“齐抓共管”的学生管理组。中职学校一般按专业分成各专业科组,便于教学和管理。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和思想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点。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交叉教育,齐抓共管,达到管理育人、人人育人的协调效果,做好学生引路人。 (4)建立“书香班级”的班级文化角。在班级管理中,可充分利用文化氛围教育,“以境育人”。班级每人制定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月、读书日,鼓励各班级分享读书心得。倡导班级进行 “文化角”建设,在“文化角”摆放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或绿色盆栽,鼓励每位学生各种植一棵绿植小盆栽,用心浇水照顾绿植,培养学生的善心爱心。同时可在网上设置“线上爱心”,适当提醒学生参与爱心捐助活动。 5.思想政治与社会环境融合 (1)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匠心”人才,中职学校学生要在参与顶岗实习后再继续升读高职院校。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并通过企业用人检验学校培养学生的效果。 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育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顶岗实习学生,在员工招聘和培训中突出企业文化,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引路人。 (2)思想政治与家庭教育。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状况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学生父母文化素养不高、部分学生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况。中职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家庭课堂”,在“家庭课堂”中发布一些时政内容、子女教育课程,让家长学习,或由家长陪同子女周末在家学习,达到对家长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让家长做好子女的引路人。 6.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育人 中职学校应将思政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大多数教师在定岗实习中往往不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学校应切实注重实践育人,产教融合、共同育人,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学校应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免快递费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创新育人模式,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机制,在校内实训、专业学习、专业素养提高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专业建设应重点凸显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征,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课·证”相融通课程模式、“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知识+技能”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使课程内容同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渗透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教育。此外,学校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师生技能竞赛,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机制,为学生搭建彰显自我才能的舞台,积极培育敬业精神。 四、“思政+”教育模式的立德树人效应 中职学校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增强教育效果,实现、“思政+”新模式,从而弥补传统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不足,实现立德树人的良性效应。 (一)理论实操课,思政一体化 避免传统的口号标语式的理论说教,教师要言传身教,文化理论课及实操实训课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倡导教育入心入德,让“思政+”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促班级管理,树育人导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学生重要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和管理者,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三)消除教育盲点,全员协调跟进 传统学校教育方式采取走读制或寄宿制,学生放学后和周末存在教育管理盲点。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自律能力较差。“思政+”教育要在思想教育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监控学生放学和周末期间的去向,从而让教师和家长利用微信等平台,在放学后或周末也能学生。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职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汪永智.关于构建和实施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2]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 [3]郑兆领.建构“思政+”立德树人新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货源详细

 摘 要: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中职学校应加快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将“思政课程”转变成“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进行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突出社会环境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教育效果,实施“思政+”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思政+”    思政    中职学校    立德树人    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对此,中职学校应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增强社会环境特别是企业培训、家庭教育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增强教育效果,实施中职学校“思政+”立德树人教育新模式。
 
一、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指通过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它是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课程思政”是指在准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提炼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及德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思政+”也称“大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打造社会环境的思政育人平台。
 
二、中职学校“思政+”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多数采取基础教育阶段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偏向于“思政课程”的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脱节现象比较突出。由于中职学校更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建设,偏向于学生技术层面的训练,忽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挖掘的德育教育,加之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和各类竞赛偏重于技能层面和文体活动类,因而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类活动开展方面较为欠缺。
 
(二)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不足
 
中職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生自觉性和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对手机依赖性较高,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沉迷手机导致学生性格孤僻冷漠,对人缺乏热情和文明礼貌;手机耗损了学生的大部分精气神,使学生精神疲惫,上课容易走神,无精打采。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劳动和免快递费意识不强,社会和社团的锻炼不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律性,缺乏有效的入心入德的监管教育,导致学生的课外时间浪费在手机游戏上,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思政+”教育模式探讨
 
对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以上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
 
(一)明确“思政+”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和确立了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职学校应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的核心教育内容。
 
(二)探讨“思政+”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要改革创新思政课程,并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班级管理多方位融合,挖掘课程和活动的思政内容,打造社会环境,特别是企业、家庭教育方面的思政育人平台,践行“思政+”立德树人新模式。
 
1.改革创新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思政课教师,笔者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重点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习总书记提出了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第二,习总书记说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且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引导教育学生。
 
第三,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并指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构建高素质和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模式,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灵活的、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理论入心、循循善诱。对于专心好学的学生,教师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循循善诱,入心入德。
 
 
 
第二,方式灵活、思辨课堂。对于专注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置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提问,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整体参与度提升后,再慢慢进行启发引导、循循善诱。
 
第三,信息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可适当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建立班级课程学习平台,合理监管学生的学习与使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可结合思政内容开发适合学生的App学习软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知识点和思政内容,设置为知识融合互动性的App,提炼专业的职业素养内容,让学生参与正面的“游戏化”教育课堂。
 
第四,课上课下、师生互动。思政课教育授课方式应生动活泼,教师可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通过手机微信平台、课间交流、课后辅导等增进师生感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2.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融合
 
中职学校的专业分类较多,具学校之间的专业类别有所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专业特点,难以挖掘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但是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课程思政”对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要求和难度较高,但只要专业课教师经过深入思考和挖掘,就会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精准”立德树人的效果。
 
3.思想政治與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融合
 
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学校多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心智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避免低俗、缺乏政治方向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
 
指导教师可以选择社会或国家重大的纪念日或节假日,组织开展相关内容为主题的活动,由指导教师适当授课,讲解国家历史和重大节假日的文化,结合爱和感恩、孝道、节俭、公益善行等思想教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来做好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引路人。
 
4.思想政治与班级管理融合
 
班主任教师应严格班级管理制度,适当灵活变通,因材施教,避免采取极端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全校班级的管理指导,积极主动关心班级和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教师和学生管理的指导者和帮扶者,以立德树人为管理核心,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班级管理育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建设“我班我家”的班级大家庭。班级可以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生动活泼的交流活动,或者用晚自习的时间开展师生交流互动,邀请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活动,增进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和情感。
 
 
 
(2)建立“师生结对”的帮扶群。一个班级一般会有50人左右,班主任或任课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关心到每位学生的。教育要入心入德,就需要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里,避免表面化的教育和引导。
 
(3)构建“齐抓共管”的学生管理组。中职学校一般按专业分成各专业科组,便于教学和管理。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和思想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点。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交叉教育,齐抓共管,达到管理育人、人人育人的协调效果,做好学生引路人。
 
(4)建立“书香班级”的班级文化角。在班级管理中,可充分利用文化氛围教育,“以境育人”。班级每人制定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月、读书日,鼓励各班级分享读书心得。倡导班级进行 “文化角”建设,在“文化角”摆放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或绿色盆栽,鼓励每位学生各种植一棵绿植小盆栽,用心浇水照顾绿植,培养学生的善心爱心。同时可在网上设置“线上爱心”,适当提醒学生参与爱心捐助活动。
 
5.思想政治与社会环境融合
 
(1)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匠心”人才,中职学校学生要在参与顶岗实习后再继续升读高职院校。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并通过企业用人检验学校培养学生的效果。
 
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育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顶岗实习学生,在员工招聘和培训中突出企业文化,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引路人。
 
(2)思想政治与家庭教育。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状况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学生父母文化素养不高、部分学生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况。中职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家庭课堂”,在“家庭课堂”中发布一些时政内容、子女教育课程,让家长学习,或由家长陪同子女周末在家学习,达到对家长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让家长做好子女的引路人。
 
6.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育人
 
中职学校应将思政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大多数教师在定岗实习中往往不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学校应切实注重实践育人,产教融合、共同育人,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素养。学校应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免快递费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创新育人模式,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机制,在校内实训、专业学习、专业素养提高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专业建设应重点凸显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征,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课·证”相融通课程模式、“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知识+技能”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使课程内容同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渗透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教育。此外,学校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师生技能竞赛,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机制,为学生搭建彰显自我才能的舞台,积极培育敬业精神。
 
四、“思政+”教育模式的立德树人效应
 
中职学校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增强教育效果,实现、“思政+”新模式,从而弥补传统学校应试教育模式的不足,实现立德树人的良性效应。
 
(一)理论实操课,思政一体化
 
避免传统的口号标语式的理论说教,教师要言传身教,文化理论课及实操实训课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倡导教育入心入德,让“思政+”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促班级管理,树育人导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学生重要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和管理者,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将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三)消除教育盲点,全员协调跟进
 
传统学校教育方式采取走读制或寄宿制,学生放学后和周末存在教育管理盲点。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自律能力较差。“思政+”教育要在思想教育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监控学生放学和周末期间的去向,从而让教师和家长利用微信等平台,在放学后或周末也能学生。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职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汪永智.关于构建和实施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2]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
 
[3]郑兆领.建构“思政+”立德树人新模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货源推荐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