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胡占凡,山西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郭新民,中国作协《诗刊》副主编、《中华辞赋》杂志社社长王冰,《中华辞赋》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石厉,解放军某中心大校、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正师大校)李骏,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鲁迅文学奖评委、新加坡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熊东遨,华文出版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包岩,诗人张二棍……
杰出文学家、著名诗人、担任要职的学会会长……
历经8年沉淀,汾酒的封藏大典早已成为展示汾酒品质和品牌的重要窗口,在如此重大的IP活动上邀请这些文学、艺术与文化领域的重量级人物,汾酒意欲何为?
vv
“杏花村里酒如泉”。
在封藏大典期间,以此为主题,上文提到的重要嘉宾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诗词名家汾酒采风”活动。
而就在两日前,以“文的盛典 酒的故乡”为主题的2024年文学名家“杏花村汾酒文化采风”座谈会也在此举行。
在这场座谈会上,嘉宾依然重磅,包括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著名诗人舒婷,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湖南作协名誉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王跃文,福建社科院研究员、评论家陈仲义,作家、《文学自由谈》原主编任芙康,《作家》主编、诗人宗仁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开发,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遥《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散文家陈涛等。
文学采风是文学创作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或者特定事件发生地进行观察、体验、采访的活动,是为了获取创作素材。
而这么多的文学名家到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进行采风,恰恰说明了这里拥有极其独特的民俗、古老的酿酒工艺、深厚的文化积淀,甚至是汾酒的发展历程和人物故事,都能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共鸣。
“酒和文在这个地方是可以互换的。”王跃文认为,山西是酒的盛典、文的故乡,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山西杏花村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创了中国白酒酿造的先河。
历经千年,至南北朝时,杏花村酒以其卓越品质成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高度赞誉,并被载入史册,从此声名远扬。唐朝大诗人杜牧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将杏花村的美名传颂千古,使其成为文化与美酒交相辉映的象征。
“1500年的成名史、800年的蒸馏史、300年的品牌史……”山西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立伟一语阐明了汾酒厚重的历史文化。
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文化至今仍活跃在山西、活跃在杏花村、活跃在每一个有汾酒的角落。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君子有酒,酌也坐之。”文学名家表示,《诗经》中记载的传统礼仪,在山西大地上延续,已经成为活态文化的生动展示。
微信图片_20200609140546.png
汾酒的文化品格:
将未来和历史串联起来
“每一种酒都有自己的性格,跟每一个人都有不同性格,每个文学家作品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
诗人舒婷,在今年第一次参观汾酒厂,见证了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品尝了汾酒原浆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那么,汾酒的性格是什么?
答案就在“杏花村”。文学名家们一致表示,“杏花村”这三个字,作为汾酒文化的经典符号,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消费者的心中。并认为,通过强化、突出、渲染和扩张这一符号,汾酒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汾酒集团通过成立汾酒厂文化研究院,逐渐形成了清晰的文化定位,成为了其独特的文化品格。
而这种品格和明确的文化观念,正是现代企业进步的标志,也是汾酒全国化的动力源泉。
今年上半年,汾酒在省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83.94亿元,省外市场销售收入142.66亿元,同比增长25.65%。
尽管全国化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汾酒的复兴大计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其文化品格的优势。
陈仲义等文学名家提出,关键在于把握品牌的唯一性。同时,他们还强调,酒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体化的,而非简单的物质产品与文化标签的结合。文化应从头参与酒的生产过程,与酒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不仅应该回顾历史,也应该开发新的产品、新的文化,与时俱进。
“把这个未来和历史都联系起来,不是单纯地向后看,还要向前看。”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汾酒的未来走向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00609140546.png
品质为基,文化赋能
毫无疑问,今年采风活动与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将汾酒一年一度的封藏大典推向了新高度。
这两场活动上邀请的文学名家,实则承载着汾酒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切期许。通过他们的参与,汾酒不仅是在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在探索文化与品牌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汾酒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副董事长李振寰表示,汾酒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品牌魅力,一方面便得益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封藏大典上,各文学名家共同封藏了汾酒甄选出的优质原酒,进一步展示了汾酒的绝佳品质。
“没有好的品质,没有好的酒,没有好的工人来酿酒,你再说其他的东西都是空中楼阁。”李振寰认为。
近年来,汾酒在不断提升其原粮基地的管理水平,跨越数千公里,在北纬36度到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上,建设了总规模达130万亩以上的原粮基地,采用“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管理模式,确保原粮的优质与稳定。
而汾酒的品牌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与赋能。
李振寰提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检阅一下我们汾酒文化的成果,同时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汾酒文化活态传承的魅力”,并将这种活态文化传承下去,为汾酒赋能,将品牌做实做强。
如今,汾酒“品质+文化”发展路径就在一年一度的封藏大典中越来越清晰明了,汾酒正沿着这条充满动能的路径,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