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商动态 > 金星:敲响地心说的丧钟及奠定宇宙观测的基础

金星:敲响地心说的丧钟及奠定宇宙观测的基础

作者:   来源:  热度:57  时间:2025-05-05
继续更新“宇宙之旅”这个系列节目,算来算去,也没有多少期了,今天是第17期,说完了水星,下一个就要轮到金星了。还是老套路,金星本身不是重点,关键是金星对人类认识宇宙

 继续更新“宇宙之旅”这个系列节目,算来算去,也没有多少期了,今天是第17期,说完了水星,下一个就要轮到金星了。还是老套路,金星本身不是重点,关键是金星对人类认识宇宙做出了什么贡献。水星的贡献是,通过对水逆的解释,托勒密让地心说统治了天文学界1400年。而金星的贡献,则是敲响了地心说的丧钟,并直接推动了日心说的崛起。

说起日心说,我们都很清楚,这是哥白尼在1543年搞的大新闻,这里有个不算太冷的冷知识,《天体运行论》出版的那一天,也正是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为什么直到临死之前,哥白尼才愿意交出手稿并出版,一个原因当然是对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有所顾忌,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也没有日心说确凿的证据,他只是提出如果把太阳作为宇宙中心,不仅可以解释天体的运行,而且这套模型也更加简洁。当时的出版商在前言里还这样写道,说这部书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事实,而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幻想。虽然把哥白尼毕生的工作写得这么不堪,但也正是这种做法,使得《天体运行论》通过了罗马教廷的审查。那么地心说和日心说到底哪个对呢?大半个世纪中,学术界都在争论不休。

直到伽利略横空出世。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利伯希发明了望远镜,转过年来的1609年,伽利略对望远镜进行了改进,然后就把它用于天文观测,有了望远镜之后,伽利略就开始天天暗中观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就包括金星的盈亏。也就是说金星和月球一样,在地球上观测,既有可能完全看不见,也有可能毫无保留地一览无余。当时哪怕是在地心说的框架下,人们已经可以解释月球的盈亏,就是说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会完全挡住太阳光,这就是月球的亏,而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处于太阳到地球的延长线上时,它就可以完全反射太阳光,这就是月球的盈。

月球盈亏

那么金星的盈亏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原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数千年的天文观测表明,如果以地球为顶点,分别向金星和太阳连线,所得到的角度最大也只有48.5°,也就是说如果地心说是正确的,那么金星一直都在太阳周围活动,可是这样一来,金星就不可能像月球那样,跑到太阳到地球的延长线上,从而出现盈的状态,否则角度就是180°。但如果是日心说,那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切了,实际上金星的盈和月球的盈不太一样,金星是跑到了太阳后面,处于地球到太阳的延长线上。1610年,伽利略把这一发现写进了《星际信使》,从而敲响了地心说的丧钟。

金星盈亏

除了金星盈亏,金星对天文学发展做出了另一大贡献就是金星凌日。所谓的金星凌日,就是金星跑到了地球和太阳中间,这个时候在地球上观测,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地运行,一般来讲,金星凌日都会持续好几个小时。一开始,大家只是把金星凌日当做一个挺有趣的天文现象,反正看起来挺有意思,但是在1716年,哈雷发表了一篇论文,让金星凌日一跃成为了整个天文学界都关注的焦点。哈雷在论文中指出,如果可以精确地观测金星凌日,那就可以计算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金星凌日

哈雷的论文

原理也非常简单,在地球上的同一经度选择两点,而且两点之间最好是尽可能地远。然后在这两点上,分别观测金星凌日,很显然在两地看到的金星凌日有着不同的轨迹,持续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通过比较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金星与这个两个观测点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角已知,两个观测点的距离已知,就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地球和金星之间的距离。最后再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就可以算出日地距离。不过算出日地距离,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哈雷进一步指出,如果知道了日地距离,就可以利用三角视差法,去测量更为遥远的天体的距离。比如说在冬至日对一颗恒星进行观测,到了夏至日再观测一下,那么就可以构建出一个顶角已知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长就是两倍日地距离,这就可以计算出这颗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这对当时的天文学界来讲,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金星凌日测日地距离

三角视差法

但是很遗憾,哈雷并没有等到一展身手的机会,因为金星凌日非常罕见,虽然它总是结对出现,两次金星凌日之间相隔8年,但是等到下一次再出现,那就要一百多年。所以哈雷本人并没有亲眼看到金星凌日,一直到他死后的20年,也就是1761年,天文学家才终于等到了利用金星凌日来测量日地距离的机会。当时搞得确实声势浩大,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科研合作,欧洲各国的科学家奔赴全球100多个观测点,去观测金星凌日。结果万万没想到,金星这哥们很不争气,它的路径过于靠近太阳边缘,这就导致数据不够精确。好在八年后还有一次机会,1769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率领科考队,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最后与欧洲天文学家合作观测,获得了更精确的数据。两年后的1771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朗德综合分析两次观测的数据,得出日地距离约为1.53亿公里。从此开始,三角视差法就成为了天文观测的利器,而在20世纪之前,它也是测量太阳系外天体距离的唯一方法,哪怕到了今天,它也是其他宇宙学距离测量方法的基石。

1761年金星凌日的观测记录

库克

1769年金星凌日的观测记录

拉朗德

不过事实上,18世纪60年代这一次,测的不是很准,毕竟当时也没有摄影技术。但是进入到19世纪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随着摄影技术的诞生、应用和成熟,天文学家可以实现对金星凌日更为精确的观测。1882年,美国天文学家西蒙•纽康搞了一个大新闻,他组织了八支探险队,去观测当年的金星凌日,最后测出了一个更准确的日地距离:1.4959亿千米,这和今天的测量结果几乎没有差异,一般我们都取近似值1.496亿千米。关于这位纽康,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了,他有一个很厉害的学生,就是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各位老板对他应该不陌生,就是他和爱德华•莫雷搞了一个实验,发现了光速不变,否定了以太学说,为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铺平了道路,这位迈克尔逊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人。关于纽康还有一则趣闻,他曾在1903年写过一篇论文,严谨地论证了人类永远无法实现飞行,结果没过多久,莱特兄弟就造出了飞机。

西蒙•纽康

1882年金星凌日

关于人类对金星凌日的观测,我觉得有个人值得讲一讲,他虽然没有做出成绩,但他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而他的遭遇更值得人们的同情。这哥们叫纪尧姆•勒让蒂尔,是一个法国天文学家。他就对测量日地距离非常着迷,提前一年,就坐船从法国出发,想要前往印度观测1761年的金星凌日,结果马上就要到印度了,英国和法国干起来了,英国人一看你一个法国人来印度干什么?这分明就是间谍,是境外势力啊,然后就把勒让蒂尔关进了监狱,1761年的观测就这么泡汤了。但他没有气馁,被释放之后,还是去到了印度,然后花了整整八年时间,在印度建了一个天文台,就等着1769年的金星凌日。

勒让蒂尔

这一次金星凌日是发生在1769年的6月4号,当天一大早勒让蒂尔就起床了,起来一看那是艳阳高照,勒让蒂尔的心里别提有多么的excited。结果就在金星凌日即将开始的时候,天气突然由晴转阴,八年心血再次付诸东流。但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观测失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但是就在出发前不久,勒让蒂尔突然生了一场大病,有一年时间都卧床不起,好不容易病好了上了船,途中又遇到一场台风,差一点就葬身大海。最后是过了整整11年,他才回到了法国,可是回家一看,他的亲戚以为他早死了,而且瓜分了他的所有财产。勒让蒂尔固然是一个失败者,但我想也正是这些失败者的执着,才让科学的光辉显得更加真实。因为科学不只属于胜利者的欢呼,也属于在暴风雨中紧握望远镜的手,属于被命运嘲弄却依然仰望星空的人。或许科学史最动人的部分,从来都不是答案本身,而是那些在黑暗中固执燃烧的火把,即使最终熄灭,也曾照亮过人类对真理最纯粹的渴望。

相关专题: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