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商动态 > 专访潘粤明:离婚后是真的不看儿子,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专访潘粤明:离婚后是真的不看儿子,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作者:   来源:  热度:3454  时间:2023-08-05
“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然后好几年都闻不得问不得女人香。”在最近的《跨界歌王》中,潘粤明蒙眼深情演唱了李宗盛的《给自己的歌》

“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然后好几年都闻不得问不得女人香。”在最近的《跨界歌王》中,潘粤明蒙眼深情演唱了李宗盛的《给自己的歌》,苦涩的歌词让网友们纷纷猜测这是对董洁的隔空回应。2013年离婚后的两人,近年来影视作品并不多产,如今各自通过综艺节目重回观众视线,“单亲妈妈”和“摇滚青年”的新人设让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寻找两人之间的蛛丝马迹。离婚事件孰是孰非?是真的不看儿子,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恨意大过爱意还是余情未了?这些坊间的猜测和八卦在潘粤明这儿都只化成轻轻一笑、淡淡一叹,“清者自清,至亲永远是至亲”。潘粤明揭下“金童玉女”“董洁老公”的标签已有三年多了,我们是时候重新认识一下这位北京爷们了。

摇滚青年“潘大胆”

“泡在音符的澡盆里挺爽的”

潘粤明首登音乐类综艺节目舞台,就演唱了崔健的《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从第一嗓子开始,“原来你是这样的潘粤明”的认识就不断被刷新。“我从《情不自禁》里的小白开始喜欢他,那时候他的眼神真的清澈到让你想流泪,没想到他还会唱歌呢。”粉丝小金难掩兴奋。除了小白,《京华烟云》里的曾荪亚、《白蛇传》里的许仙等等让潘粤明被人熟知的角色,大多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而舞台上声嘶力竭甚至踢倒话筒、跪地嘶吼的摇滚歌者,把潘粤明内心藏着的火苗烧到了台前。

潘粤明图片
潘粤明图片
潘粤明在此前的采访中自称是“听重金属写毛笔字的人”。从小酷爱音乐的他,因为迷上动画歌曲而慢慢喜欢上画画,从此逐渐走上了与父辈家庭完全不同的文艺之路。摇滚乐和电影原声是他的挚爱,虽然是拥有上百盘磁带和上千盘CD的“发烧友”,但他谦虚地表示“我是学制作出身,音乐这个元素对镜头和叙事帮助特别大,我从来没想过要自己表演”。唱足七场比赛“召唤出晋级神龙”的他,虽然每次都“紧张到头皮发麻”,但还是坚持“自刨山坑”不断挑战高难度。“这个世界是镜像的,镜子里面的那个可能就是你缺少的那一部分,我觉得音乐其实就像镜子一样。”镜子里照出的潘粤明被大家称作“潘大胆”,扮樱木花道、扮猫王、混合戏曲风,“玩得很大”,连高晓松听完后都说:“没太注意你唱得好不好,我就觉得这个氛围我很嗨。”

然而“潘大胆”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大胆,他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无知者无畏”。滔滔不绝地讲述选歌、练歌的各种细节的他,恰恰表明“就怕对不住大家的期盼”。因为节目录制前48小时内才能拿到伴奏,潘粤明两天内要练上百遍歌,“连睡觉梦里也唱”。丝毫没有乐理知识的他近乎痴迷地给记者放着《给自己的歌》的两版伴奏,“你说第一版没有鼓点我怎么进?我连什么是三拍都不知道”。因为李宗盛“把这段经历写得少有的美妙”,所以他选了这首“塔尖上的歌”,然后把自己难倒了。“大家就跟帮助失聪青年一样,手把手教我”,蒙眼唱也非观众们以为的“怕哭出来”,而是“要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耳朵上”。

最近生活工作重心都偏重于音乐节目的潘粤明,“觉得泡在音符的澡盆里挺爽的”,谈起每位工作人员都是“特别特别好”,被几位吉他大师称赞“眼睛是骗不了人的,你有一颗强大的摇滚的心”,他就乐得颠儿颠儿的,直言“挺开心的”。而这种开心,是会传染的。

想红是为了能演上好戏

“我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培养出来的”

2000年,因处女作《非常夏日》获得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的演员潘粤明,有着外人看来很高的起点,霍建起、路学长等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是他的“造梦师”。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当时陪别人试镜的他,被路边停着的车突然打开的门撞伤,直接露出了锁骨下的白肉。顶着剧痛试镜后,留了个潘妈妈的BP机号,抹了点紫药水,就走了。这一撞,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扒开衣领,疤痕见证了过去。“这个夏日真的挺非常的。”他说着露出“潘氏憨笑”。

潘粤明有着文艺男青年的“闷骚”,演戏时多跳、多暴力、多奇怪的都敢塑造,就像《唐人街探案》里那个“洛丽塔情结”的变态杀手,对于他来说连转型都算不上,“对于演员来说,演什么都是正常的,只演帅哥或者只演正面角色,我的世界观里面没这个概念”。特别喜欢喜剧的他被导演陈思诚“忽悠”去演了唯一没有喜剧元素的角色,“演完那么一个乱七八糟的恨不能不用化妆,只要你一个礼拜不洗澡就能上镜头的那种,嗬!好像效果还不错”。他几句调侃就把外界对他接演角色的种种揣测消解了。“潘老师人很简单,非常简单。”工作人员私下里反复用这个词形容潘粤明。他的简单还在于生活里是标准“宅男”一枚,看书、写字、听歌、画画、写剧本,似乎已无更多花样可以罗列。

然而,从当年形体考试由孙红雷指导开始,似乎就奠定了他的演艺道路非但不“简单”,还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的“传奇感”。1995年,潘粤明因专业高分、文化课不达标落榜北京电影学院,因为不知道第二志愿的填报而错过了中戏的“特招”,并被留下“不识好歹”的印象。在广告公司上班一年后,1996年他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录取,学习幕后工作。

他心里似乎永远住着一个80年代大学校园里穿着长袍、敲着搪瓷碗、追求个性又敏感焦虑的文科男生。“那时候表演系学生体验生活,真的是在道具库里借一身乞丐服,然后跑北京站躺一天,回来以后连看门大爷都往外轰。”

互联网时代的他作为旁观者也看得明明白白:“现在是系统上的急功近利,你从投资上、对剧本的要求到编剧对剧本艺术的方向,前面要考虑投资商,后面要考虑票房。”年过不惑的“老干部”依然焦虑:“大家不断在为了商业、盈利和眼球在设计的时候,就完全没有考虑过后果。”当大家以为他清高得不在意自己红不红时,他却说“哪有演员不想红的,你没有话语权,没有别人的认可,哪有好剧本会找你呢。不是说你一定世故到什么程度,因为你的团队这么努力、认真、卖命,跟着你一块哭、一块笑的,你也希望给他们一个交代啊,每个人都有这种感恩的心态。” 

相关专题:
阅读推荐
最新阅读
最新文章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