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即将到来,考生和家长开始考虑报考哪所大学,此时,许多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声称可以根据考生的成绩和意愿,智能推荐适合的院校和专业。但这些服务是否可靠呢?是否存在风险和陷阱?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解析。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目前市场上有数百款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App,部分提供免费的基础功能,但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就需要付费开通会员。其中最贵的超级VIP会员要收费7998元人民币,由资深老师全程指导,每年限量发售。有家长体验后发现,这些App的预测信息都比较雷同,缺乏个性化信息,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概率。
此外,一些电商平台还出售“高考志愿填报卡”,利用大数据分析推荐学校。这些服务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但也引发了质疑。
记者测试了使用ChatGPT填写高考志愿的情况,但结果并不理想。对于一位福建理科类考生成绩为615分,ChatGPT推荐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远高于615分。对于一位北京文科类考生成绩为612分,ChatGPT推荐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但这些高校对其来说也是不太可能触及的梦想。一位人工智能专家表示,ChatGPT及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模型并不是专门为填志愿而训练的,算法的训练很大程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选择,包括对考生、学校和专业进行评估的方式,而且每年高考题目的难度以及各地区考卷都有所不同。因此,依靠人工智能填报志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环节实施诈骗,他们自称是“权威专家”,掌握“内部信息”,通过中介或网站、App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进行指导。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只是随意编造或抄袭一些信息来忽悠考生和家长。这种行为不仅浪费钱财,还会误导考生填报错误的志愿,影响他们的前途。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教育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认准官方权威的志愿指导服务,警惕个人或校外培训机构“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教育部官网和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网站都会发布相关的志愿填报信息和咨询服务,考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IT之家建议,也要多与高校的招生老师、专业咨询师等沟通交流,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建议,做出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