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商动态 > 梦回大唐,以小专题教学探究古诗的魅力

梦回大唐,以小专题教学探究古诗的魅力

作者:   来源:  热度:1814  时间:2023-12-02
[摘要]在初中古诗课堂教学中可以小专题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真正兴趣。教师可以灵活设计教学专题,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
梦回大唐,以小专题教学探究古诗的魅力

 

 

[摘要]在初中古诗课堂教学中可以小专题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真正兴趣。教师可以灵活设计教学专题,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古诗的主旨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兼.

[关键词]部编教材;古诗;小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24-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在诗词百花丛中分外妖娆,无数人为它竞折腰。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古诗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纲要》精神,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比重,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增添的古诗文中,古诗词的分量颇重。那么,有效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笔者认为,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不妨改一改传统的模式,采用小专题教学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真正兴趣。本文的小专题教学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的古诗词学习情况,围绕核心知识点,从作家、作品等方面出发,灵活适度地设计教学专题,并引导学生学习,以激发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理解古诗词的主旨和情感。初中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编入的课内教读古诗词共有10首,其中唐诗有8首之多。下面就以这一单元的唐诗的教学为例,浅议古诗小专题教学的设计和研究。

一、课前梳理,做到“胸中有丘壑”

在开展小专题教学之前,有必要对这册书中要求教读的这8首唐诗进行梳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会按照教材篇目的安排一首一首地教授诗歌。这样教学虽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客观上却造成了古诗教学的碎片化。教师就诗教诗,缺乏全局意识,从而造成学生对于所学的古诗的理解有较大的局限性。面对这一困境,教师备课之初就要纵观全局,熟悉教材,把整册书的古诗作品整理清楚,通过读诗歌、查资料,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体悟诗人的情感。关于这一点,温儒敏教授就曾指出,备课要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一定要研究教材,梳理其“隐在”的知识体系,比较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整体的考虑和安排,可以把一学期所要教学的古诗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好教学思路后再进行教学。教师要像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一样,做到“胸中有丘壑”。比如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这8首唐诗,可以先从作家、作品体裁等角度进行梳理(如表1)。

梳理之后,可以发现这些唐代诗人,他们所生活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在作品中所呈现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便大相径庭,而这就可以成为专题设计的一种依据。再比如,可以将同为中唐诗人的白居易和李贺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他们一个描绘的是西湖旖旎的风光,另一个描绘的是边塞的金戈风云;一个抒发的是马踏白堤的悠闲自得;另一个抒发的是驰骋沙场的豪情壮志。细读之后,“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小专题教学,探究唐诗之美

小专题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其更开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注重学生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比如,唐诗之美,在于一个“情”字,这个“情”包含了人们的喜怒哀愁怨等诸多情感。教师可以以一个“愁”字组织《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春望》这四首诗的教学。“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意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更摸不着,很难用文字表达。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先来读一读这四首诗,看看能否感受得到“愁”,再加以区分。

 

学生在自读后,指出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愁”最容易感悟到。《黄鹤楼》一诗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抒思乡之愁。《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写的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送“我”远行。这里诗人的思乡之愁溢于言表。对于杜甫《春望》中的“愁”,学生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感悟到了。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战火持续不断,诗人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消息,以至在他眼中,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信竟能抵得过“万金”。这既表现出了诗人盼望家信到来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了诗人思亲之愁。那么究竟“愁”到什么程度?学生讨论后,认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最形象的表达。哪来的“白发”?应该是过度焦虑所致。诗人不停地去“搔”头,想要缓解自身的情绪,而在不知不觉中,头发变白变短变稀疏,甚至连簪子都插不上了。这是“愁”的程度的形象表现。王绩《野望》中的“愁”有些难以直接感悟。学生在反复诵读后,抓住了诗中对秋色的描写。“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写到诗人举目望去,到处是一片秋色,且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萧瑟。如此萧瑟的秋景怎能不触发诗人彷徨无依、苦闷孤寂的情感呢?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结尾“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的是诗人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长吟“采薇”之诗来寄托情感;而开头“徙倚欲何依”中的“欲何依”亦是化用了东汉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孤独无所依靠之愁。

在教学这四首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愁”字引领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布置学生回家后查找资料,进一步感悟唐诗乃至古诗文中的“愁”,欣赏诗人们是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将“愁”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以“愁”为核心设计小专题教学,那么“愁”就是一条线索,将这些诗歌串联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就作家或作品本身值得探究的某一点设计小专题教学。比如,《春望》是杜甫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单独来教,自然不成问题,但要想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却着实有些困难。那不妨围绕杜甫的人生经历设计一个专题开展教学活动,如“朝圣:重走杜甫之路”,把《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放在一起教学。这三首诗歌分别是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代表作,清晰地展现了他不寻常的人生之路。

杜甫二十五岁登泰山,写下了一首传世佳作《望岳》。这一阶段的杜甫主要是在漫游天下,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彼时的杜甫未人仕途,朝气蓬勃。其青年人的凌云豪气,在《望岳》一诗中展露无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青年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骤然爆发。次年暮春,杜甫一家人加入了逃难的滚滚人流,一路仓皇逃窜,至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惊魂稍定。杜甫听闻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称帝,迅速安顿好家小,只身投奔宁武。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载春,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春望》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学生有了这样的背景认识,自然能感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避难于成都草堂。他借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

如此教读这三首诗歌,可使学生有机会走近诗人,静心聆听诗人的心声,进而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人情感。

初中古诗小专题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总结,积极创新小专题教学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去探究古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朱俊阳.语文专题教学的本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1):5-8.

[2]萧涤非,马茂元,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相关专题:

阅读推荐

最新阅读

最新文章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