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发颜色受外在气候影响
动物学家发现,越是寒冷的地方,哺乳类动物的毛发越稠密,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地带的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这些动物不仅毛发稠密,而且颜色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为了躲避天敌,冬天这些动物皮毛洁白如雪,与白茫茫世界融为一体,夏天颜色由白转灰,由浅到深。反之,生活在热带非洲的动物,为了躲避阳光的照射,也为了隐藏自己,大多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皮毛颜色深,毛发也没有那么稠密了。
上述情况可以小结:一、动物皮毛颜色。为了躲避天敌,皮毛颜色大多进化为与周边自然环境一致,这其中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老虎的黑黄条纹是为了攻击猎物时隐藏自己不被发现,而斑马的黑白条纹色,是为了躲避老虎的攻击。二、动物毛稀密程度。气温高的地带毛发较稀,气温冷的地方毛发稠密。
动物皮毛颜色深浅受太阳紫外线强弱的调节:热带大陆非洲动物的皮毛大多是深色与黑色,高纬度地区的北欧动物皮毛大多是浅色与白色,这个与生活在热带非洲人种肤毛皆黑,生活在北欧人种肤毛皆白是一致的。其原因自然也是体内色素细胞受紫外线调节,防止身体受紫外线伤害原因。
二、毛发浓密程度受热应激反应影响
为什么外在环境温度也会影响动物毛发浓密程度?这个需要说说什么是“热应激反应”?
所有的恒温动物均具备自身调节体内温度的能力,这个能力也有一个上线,也就是说,应付外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候,有一个“等热区”,外在环境温度在动物等热区范围内,动物尚能够通过体内温度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体温,当外在温度突破动物等热区上限时,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
我们司空见惯的猫与狗等动物,在炎热的夏季,伸出舌头,喘息不止就是动物最普遍的热反应现象之一。而人类遭遇极端高热天气之时,会出现因为缺氧而导致的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肺水肿,脑充血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现象。
图片
三、人类的长毛如何消失的?
恒温动物自身温度调节主要依靠体内新陈代谢与皮毛的调温两个机制,当外在环境温度与动物高速奔跑体内温度突破等热区的时候,浓密的皮毛就不是优点而成为散热的障碍了。猎豹攻击猎物时候,每小时最高时速可达113公里,可奔跑导致的体温突破等热区上线,猎豹最多维持一分钟就得减速并停止奔跑,因为皮毛的散热不足以跟上体内温度升高的速度,继续跑下去,猎物没抓到,猎豹必将暴命而亡。
当原始人类已经可以依靠工具走进平原觅食之时,丛林中躲避天敌与寒冷所需要的长毛自然也会成为散热的障碍。经过现代科学家们推算,当原始人类披着厚重长毛,在太阳之下超过40度环境高温下持续行走,如果超过15分钟左右,就会产生中暑现象。
判断人类死亡两个标准,一是心脏死亡,二是大脑死亡。
原始人类的长毛无法尽快散发体内温度,导致热应激反应,心力衰竭而亡。而大脑是人体对体内高温最敏感的器官,体温升高到40度会中暑,达到41.7度会导致脑死亡(我们害怕发烧)。医学认为,大脑的温度也受身体温度控制,而原始人类只有通过皮毛散热一种方法来达到降低体温效果。
后续不断有研究者有了新的论点,人类褪掉长毛之后,皮肤进化产生了汗腺,有了汗腺,人类就能通过大量持续的排汗,通过排汗导致的皮肤水分蒸发,达到降温效果,最后确保大脑处于安全温度之下。也有研究者认为,人类褪去长毛之后,增加大脑容量,加速人类的进化。
还有研究者认为,除了保护大脑,也有两性之间裸露肌肤更加性感,没有长长的体毛更能产生性吸引力。
人类进化到今天,长毛没有了,长发还在。
头发的生长规律依然保持着几百万年前原始人类毛发的基因密码,我们的头发春夏生长快,秋冬生长慢;白天生长快,夜晚生长慢;我们的长期生活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皮肤黑素细胞分泌旺盛,皮肤黑;但我们头发黑素细胞确不受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