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脑白金
聊当代艺术的话题,不管怎么避免,总会折回到博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论调。这句话是当代艺术思考的终结者,一个病毒,点到系统就会死机的链接,通常聊到这句话之后,谈论就不具有共识前提了。
因为博伊斯并不是我特别关注的艺术家,也没有认真研究过这句话的相关语境,甚至都不确定这句话是不是他说的(大众传播中常会产生偏误以符合受众习惯。例如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可以15分钟出名,后来流传变成每个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安迪沃霍尔像接受自己名字的错误拼法一样,接受了这个说法)。
从开始我个人是避免这个说法的。并非出于赞同或反对这个观点,而是我认为这种广告句式,用来表达艺术观点是不恰当的。避免这样说就像避免跳广场舞,避免神曲单循环洗脑一样。
昨天在群里看朋友发一个视频,几个青年在夜市吃着火锅聊着“人人都是艺术家”,一脸励志感,我又普及了一遍如何预防广告中毒的尝试,索性整理成文章。
先不管这句名言是不是博伊斯发明的,也先搁置这句话背后的艺术思想哲学背景这些。从传播学的角度,“人人都是艺术家”属于个完美的广告文案,当然也是近半个世纪艺术领域最成功营销的slogan,都没有之一(在中国可能有接近流行度的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兼具口语化,刺激性,韵律感,政治正确,又有最强大符号辨识度基因文化背景依托的句子,超过“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也许比脑白金还要让人过目不忘,回荡在脑海。以至于我起个没有逻辑关系的“人人都是脑白金”题目,看起来都会有相识感。
这句口号的刺激性,也是一种万能药。记住以后,不管任何艺术讨论,特别是如果你的艺术遭到专业性质疑,你就可以扔出来一句“人人都是艺术家”。一般人出于政治正确,不会站在“人人”(或者人民)的对面,感说有人不是艺术家(或者后来被发挥成的“成为艺术家的潜质”)。
与观点内容相关阐释已经够多,所以我也没有资格讨论,只想从语言传播学的角度提醒一点,这是一句广告用语,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论证用语。
在广告符号学中,“人人都是艺术家”是一句宗教常用超级符号,没有叙述者限定,口气像神谕。类似于“人人皆可得救”“人人皆可侍奉上帝”“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或者当中世纪,基督教解释权变成特权工具时,博伊斯的先辈马丁路德也提出“人人都可以通过读圣经信上帝”这样的口号。
政治的力量需要凝结最大共识,所以当然完美的继承了这个普适易懂的句式,“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拥有xx的权利”,这是目前这个世界运行的基础价值,毋庸置疑的。
博伊斯著名的植树计划
不过,当艺术家开始利用根植在人们基因里的宗教训诫句式,政治正确口号,广告植入模式传播艺术观点时,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要需要非常非常警惕了。除非你已经有成熟的世界观和艺术谱系方法论,不然这句话会有天然的蛊惑力。作为一个刚接触了一点艺术基础理论的初学者,这句话会让你瞬间膨胀,认为开悟,但其实无路可走,找不着北。初学者很难判断是被这句话的艺术观点说服,还是被一句口号的破坏力吸引,从此对问题的思考粗糙且大而化之。
受不受这类观点扰动,也几乎可以判断眼前是一个成熟艺术家,还是一个入门文青的标志。
一句流传久远的slogan,是一个政治家或者广告商绞尽脑汁想创作出的编码,需要最快速直接的植入人脑,绕过理性思考,凝结最大多数的人,转变成权力或者商业利益。不过如果是个严肃学科,是需要摒弃口号的。一个严谨的哲学家,知道一种高级智慧是立体并行,甚至相悖,不能简化成直线行动口号的。哪怕像《道德经》那样凝练的句式,或者通俗流行的佛经,每句震撼人心的说法,是有另一个说法负责消解那种绝对真理倾向。
或者哪怕同一时代的安迪沃霍尔,同样也很懂广告很懂传播,读他的语录,通篇最多也只有“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是美的,那就没有人是美的。”这种带有自动消解功能的名句。所以,如果同样的观点,安迪沃霍尔最多会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或者人人什么都不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人人都喝可口可乐”,必须有一个回旋机制。因为他知道能读懂这些话的人,不可能是那种可以洗脑的蠢人。
因为口号的本质是反智的。
除非艺术家认为艺术本身也反智,艺术就是革命,是运动,是最大范围凝结共识,就为了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目标。
好吧,也许这真的是博伊斯的艺术理想,我不知道。
博伊斯不是我在意的艺术家,他思考问题的宏观,批判性,言词激烈和社会运动特质,都是我意识中觉得,做不做艺术,都要时时警惕的。他作品所根植的战争背景,个人苦难经验,也是我无法产生共鸣的。曾经站在他那些油脂毛毡的作品前,看一他复杂的个人经验阐释,只有种窒息像赶紧逃离的感觉。在我的观念里,艺术最大的功能,是驯化人的野心,急躁,扰动他人,让一个人可以显得非常无用,或者卑微,但仍然谦和细腻。
当然这样说博伊斯也是可笑的,我也相信作为艺术家个体,博伊斯是个充满创造能量的人。甚至当艺术在社会语境中越来越发不出声音的情况下,博伊斯几乎是可以让艺术家重新获得话语权,重新走入公共视野的先驱。并且他已经存在,无论你欣赏与否,他已经是近半个世纪里当代艺术的重要基石,开拓者。奠定了主流当代艺术,积极“介入”社会的气质。
不过我仍然还是非常小心,在我看来“社会雕塑”,和“改造思想,拯救灵魂”这类观念一样,属于宗教、绝对真理、“一神论”范畴,不应该是艺术的母题。
作为远远的旁观者,我只想一再一再提醒,要回归思考。“人人都是艺术家”是个口号,广告语,听说多了会变蠢,说多了会信以为真。这句话放在政治正确,艺术家身份边界消融的今天,基本没有任何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