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货源 > 家电办公 >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2-28 11:53:14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1期 崔玲玲 阎阳 摘要:建筑类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等建筑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以此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展了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创新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群体之间差异性;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综合性课程设计题材,延伸知识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加强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横向联系,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向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1-0164-02 建筑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表达能力与实践设计能力,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掌握基础的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具有独立的思维切实际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只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1]。建筑类设计课程与建筑施工、建筑绘图及建筑构造等学科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性,也是学生建筑专业学习的必修知识点之一。 尽管高校已针对建筑类设计课程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毕业甚至几年后仍无法独立设计建筑图纸,根据一线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高校目前教学内容存在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教学资源及获取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尽管课本教材不断改编,新技术不断引进,但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尚未普及。同时近年来建筑类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新条例与准则的出台同样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师无法使用计算机技术或多种绘图软件,提供学生专业性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仍沿用传统的学习观念,创新性较低,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安排不合理,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完成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设计理论能力较强,却无法与社会需求岗位接轨。 1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提出的高校建筑类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如下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建筑设计类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社会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建立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组织结构,提供专业课程教学支撑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完善专业课程框架及教学体系,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提出不同学生群体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完善学生创业及教育发展资金链,提升学生与社会需求岗位之间的适配程度,转变传统的封闭式灌输教学已刻不容缓。 1.1创新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思维 基于建筑类设计专业学生层面分析,掌握必要的创新能力与空间鉴赏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线目标,由于入学初期的学生掌握的建筑类知识较少,且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传播社会文化的差异性较大,了解的建筑文化层面不同[2]。因此仅针对课本内容开展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响应信息时代要求,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对建筑图纸展开详细的分析,并在教学中安排概述性课程,统一学生的文化传播途径,例如“中外建筑发源历史讲解”、“建筑学概论”等,基于地方建筑文化特色,从地区建筑历史到建筑行业形成脉络多个层面,对学生实施建筑行业文化的重塑,树立学生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独立的建筑设计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空间建筑灵感。 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除了安排必要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外,同时应加强学生在计算机的建筑表达能力。假定学生仅具备建筑创新思维,而缺少将思维表达的能力,尽管可按照要求完成建筑图纸的设计,但内容是缺乏生动性及灵活性的[3]。以此,应采用开放传统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定期开展针对学生的CAD绘图软件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表达能力,使建筑设计课程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 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中选题的难易程度、新颖性及涉及范围大小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应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课题。其一,在满足教育部门大綱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课程设计题材,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设计思路,确保课题的选择与行业发展具备相同的导向性[4]。其二,建立与市场内多个建筑行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辅助建筑图纸设计的过程中,可参照企业近期的设计成果,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积累学生实践经验。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2所示。 如上述图2所示,教师可从建筑类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有关企业设计类实例,指导学生分析成果设计思路,结合学生学习感悟,有针对性向学生提出的建筑设计类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发挥自身创造能力,使用多种计算机绘图软件,提出自身的设计猜想,并指导学生完成建筑设计方案,提供学生市场调研资源,整理有关建筑设计的数据,验证图纸或成果设计在市场发行应用的可行性,总结归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立讨论小组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总结并归纳设计类要点及完成设计过程中的创新点,由教师根据当堂课的教学重点,适当地延伸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拓展学生设计思路。 1.3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课程体系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完善高校建筑类设计实践课程,将传统的教学课堂转移至建筑施工工地,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条件,整合课程教学进度,带领学生到工地中参观建筑物中多种零部件或配件的形状搭配,提高学生的空间感,使传统课堂上较为抽象或难理解的专业知识通俗化,加深学生的设计能力。 由于实践课程通常安排在室外,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初期,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对专业课程的自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明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观区域的建筑图纸,开展建筑特点的分析,确保教学体系在实施中的有的放矢。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运用计算机思想及建筑构造原理发现自身在学习中潜在的问题,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必要时由教师对专业知识加以总结,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回顾实践学习过程,补充被学生忽视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建筑图纸的绘制,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4加强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横向联系 提高专业知识的延展性,加强多建筑类设计多门课程中的横向联系,融合建筑构造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使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務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动向,指导学生利用建筑构造原理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教师可将市场调研数据与调查报告以压缩文件形式上传到平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引入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图形图像的空间理解。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搭建学生学习互动新模式,提升学生对建筑整体的表述能力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实践研究 根据上述提出的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下述开展教学实践效果的研究。 基于高校层面,随着教改新思想的融入,高校已提升了对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或高校的办学定位层面,均存在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增设了市场免快递费部门,定期开展行业在市场发展趋势的调研活动,可根据行业发展的实时情况,提高教学资源与市场的接轨程度,并创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实践区域,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创业或就业需求,有选择地到合作企业参与建筑行业的项目设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调整了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基于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已树立了对行业发展及专业学习的正确认知,并且可严格遵循教师的教学安排,紧跟专业教师的教学脚步,辅助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基于高校教学需求,部分教师选择到市场内建筑设计类企业中持续进修,以提高自身的学术专业能力,培养自身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标准,参与多元化的建筑市场调研活动,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且完善的教学资源。 基于企业需求层面,基于教学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企业可根据岗位需求每年提供高校50~70的学生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同时相关企业管理者在调查中提出,经过教学改革学习的学生,与企业内部岗位的适配程度更高,相比早期就业学生,此批学生在岗位中能更加迅速地适应企业工作氛围,进而融入内部大集体,提高了学生建筑设计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具有同向趋向。 3结束语 本文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展了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保障了多元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本文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设计为本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宗旨,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尽管本文提出的教改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部分成绩,但在后期的发展中仍需遵循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多课程交叉教学体系,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度热情,进而为市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建琼,郭文龙.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2):85-87,123. [2] 蒋爱云,张勤,吴俊峰,等.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J].轻工科技,2019,35(7):148-151. [3] 包润泽,张福星,郭春喜.应用型高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铜仁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66-168. [4] 杨曼,高飞,赵波,等.地方院校符合工程认证要求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2):209-212.

微信号:

联系电话:

联系QQ:

519

热度

其他信息

  • 行业:家电办公
  • 地区:
  • 时间:2020-12-30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货源卖点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2-28 11:53:14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1期 崔玲玲 阎阳 摘要:建筑类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等建筑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以此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展了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创新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群体之间差异性;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综合性课程设计题材,延伸知识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加强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横向联系,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向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1-0164-02 建筑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表达能力与实践设计能力,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掌握基础的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具有独立的思维切实际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只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1]。建筑类设计课程与建筑施工、建筑绘图及建筑构造等学科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性,也是学生建筑专业学习的必修知识点之一。 尽管高校已针对建筑类设计课程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毕业甚至几年后仍无法独立设计建筑图纸,根据一线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高校目前教学内容存在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教学资源及获取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尽管课本教材不断改编,新技术不断引进,但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尚未普及。同时近年来建筑类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新条例与准则的出台同样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师无法使用计算机技术或多种绘图软件,提供学生专业性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仍沿用传统的学习观念,创新性较低,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安排不合理,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完成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设计理论能力较强,却无法与社会需求岗位接轨。 1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提出的高校建筑类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如下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建筑设计类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社会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建立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组织结构,提供专业课程教学支撑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完善专业课程框架及教学体系,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提出不同学生群体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完善学生创业及教育发展资金链,提升学生与社会需求岗位之间的适配程度,转变传统的封闭式灌输教学已刻不容缓。 1.1创新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思维 基于建筑类设计专业学生层面分析,掌握必要的创新能力与空间鉴赏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线目标,由于入学初期的学生掌握的建筑类知识较少,且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传播社会文化的差异性较大,了解的建筑文化层面不同[2]。因此仅针对课本内容开展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响应信息时代要求,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对建筑图纸展开详细的分析,并在教学中安排概述性课程,统一学生的文化传播途径,例如“中外建筑发源历史讲解”、“建筑学概论”等,基于地方建筑文化特色,从地区建筑历史到建筑行业形成脉络多个层面,对学生实施建筑行业文化的重塑,树立学生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独立的建筑设计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空间建筑灵感。 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除了安排必要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外,同时应加强学生在计算机的建筑表达能力。假定学生仅具备建筑创新思维,而缺少将思维表达的能力,尽管可按照要求完成建筑图纸的设计,但内容是缺乏生动性及灵活性的[3]。以此,应采用开放传统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定期开展针对学生的CAD绘图软件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表达能力,使建筑设计课程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 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中选题的难易程度、新颖性及涉及范围大小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应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课题。其一,在满足教育部门大綱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课程设计题材,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设计思路,确保课题的选择与行业发展具备相同的导向性[4]。其二,建立与市场内多个建筑行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辅助建筑图纸设计的过程中,可参照企业近期的设计成果,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积累学生实践经验。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2所示。 如上述图2所示,教师可从建筑类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有关企业设计类实例,指导学生分析成果设计思路,结合学生学习感悟,有针对性向学生提出的建筑设计类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发挥自身创造能力,使用多种计算机绘图软件,提出自身的设计猜想,并指导学生完成建筑设计方案,提供学生市场调研资源,整理有关建筑设计的数据,验证图纸或成果设计在市场发行应用的可行性,总结归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立讨论小组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总结并归纳设计类要点及完成设计过程中的创新点,由教师根据当堂课的教学重点,适当地延伸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拓展学生设计思路。 1.3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课程体系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完善高校建筑类设计实践课程,将传统的教学课堂转移至建筑施工工地,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条件,整合课程教学进度,带领学生到工地中参观建筑物中多种零部件或配件的形状搭配,提高学生的空间感,使传统课堂上较为抽象或难理解的专业知识通俗化,加深学生的设计能力。 由于实践课程通常安排在室外,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初期,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对专业课程的自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明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观区域的建筑图纸,开展建筑特点的分析,确保教学体系在实施中的有的放矢。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运用计算机思想及建筑构造原理发现自身在学习中潜在的问题,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必要时由教师对专业知识加以总结,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回顾实践学习过程,补充被学生忽视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建筑图纸的绘制,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4加强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横向联系 提高专业知识的延展性,加强多建筑类设计多门课程中的横向联系,融合建筑构造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使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務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动向,指导学生利用建筑构造原理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教师可将市场调研数据与调查报告以压缩文件形式上传到平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引入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图形图像的空间理解。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搭建学生学习互动新模式,提升学生对建筑整体的表述能力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实践研究 根据上述提出的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下述开展教学实践效果的研究。 基于高校层面,随着教改新思想的融入,高校已提升了对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或高校的办学定位层面,均存在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增设了市场免快递费部门,定期开展行业在市场发展趋势的调研活动,可根据行业发展的实时情况,提高教学资源与市场的接轨程度,并创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实践区域,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创业或就业需求,有选择地到合作企业参与建筑行业的项目设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调整了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基于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已树立了对行业发展及专业学习的正确认知,并且可严格遵循教师的教学安排,紧跟专业教师的教学脚步,辅助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基于高校教学需求,部分教师选择到市场内建筑设计类企业中持续进修,以提高自身的学术专业能力,培养自身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标准,参与多元化的建筑市场调研活动,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且完善的教学资源。 基于企业需求层面,基于教学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企业可根据岗位需求每年提供高校50~70的学生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同时相关企业管理者在调查中提出,经过教学改革学习的学生,与企业内部岗位的适配程度更高,相比早期就业学生,此批学生在岗位中能更加迅速地适应企业工作氛围,进而融入内部大集体,提高了学生建筑设计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具有同向趋向。 3结束语 本文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展了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保障了多元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本文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设计为本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宗旨,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尽管本文提出的教改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部分成绩,但在后期的发展中仍需遵循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多课程交叉教学体系,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度热情,进而为市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建琼,郭文龙.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2):85-87,123. [2] 蒋爱云,张勤,吴俊峰,等.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J].轻工科技,2019,35(7):148-151. [3] 包润泽,张福星,郭春喜.应用型高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铜仁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66-168. [4] 杨曼,高飞,赵波,等.地方院校符合工程认证要求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2):209-212.

货源详细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2-28 11:53:14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1期
崔玲玲 阎阳
 
 
 
 
 
摘要:建筑类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等建筑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以此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展了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创新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群体之间差异性;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综合性课程设计题材,延伸知识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加强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横向联系,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向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1-0164-02
 
建筑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表达能力与实践设计能力,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掌握基础的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具有独立的思维切实际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只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1]。建筑类设计课程与建筑施工、建筑绘图及建筑构造等学科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性,也是学生建筑专业学习的必修知识点之一。
 
尽管高校已针对建筑类设计课程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毕业甚至几年后仍无法独立设计建筑图纸,根据一线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高校目前教学内容存在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教学资源及获取的信息缺乏时效性,尽管课本教材不断改编,新技术不断引进,但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尚未普及。同时近年来建筑类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新条例与准则的出台同样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师无法使用计算机技术或多种绘图软件,提供学生专业性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仍沿用传统的学习观念,创新性较低,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安排不合理,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完成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设计理论能力较强,却无法与社会需求岗位接轨。
 
1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提出的高校建筑类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如下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建筑设计类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社会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建立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组织结构,提供专业课程教学支撑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完善专业课程框架及教学体系,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提出不同学生群体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完善学生创业及教育发展资金链,提升学生与社会需求岗位之间的适配程度,转变传统的封闭式灌输教学已刻不容缓。
 
1.1创新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思维
 
基于建筑类设计专业学生层面分析,掌握必要的创新能力与空间鉴赏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线目标,由于入学初期的学生掌握的建筑类知识较少,且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传播社会文化的差异性较大,了解的建筑文化层面不同[2]。因此仅针对课本内容开展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响应信息时代要求,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对建筑图纸展开详细的分析,并在教学中安排概述性课程,统一学生的文化传播途径,例如“中外建筑发源历史讲解”、“建筑学概论”等,基于地方建筑文化特色,从地区建筑历史到建筑行业形成脉络多个层面,对学生实施建筑行业文化的重塑,树立学生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独立的建筑设计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空间建筑灵感。
 
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除了安排必要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外,同时应加强学生在计算机的建筑表达能力。假定学生仅具备建筑创新思维,而缺少将思维表达的能力,尽管可按照要求完成建筑图纸的设计,但内容是缺乏生动性及灵活性的[3]。以此,应采用开放传统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定期开展针对学生的CAD绘图软件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表达能力,使建筑设计课程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
 
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中选题的难易程度、新颖性及涉及范围大小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应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提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课题。其一,在满足教育部门大綱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课程设计题材,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设计思路,确保课题的选择与行业发展具备相同的导向性[4]。其二,建立与市场内多个建筑行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辅助建筑图纸设计的过程中,可参照企业近期的设计成果,设计引导性课程教学思路,积累学生实践经验。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2所示。
 
如上述图2所示,教师可从建筑类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有关企业设计类实例,指导学生分析成果设计思路,结合学生学习感悟,有针对性向学生提出的建筑设计类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发挥自身创造能力,使用多种计算机绘图软件,提出自身的设计猜想,并指导学生完成建筑设计方案,提供学生市场调研资源,整理有关建筑设计的数据,验证图纸或成果设计在市场发行应用的可行性,总结归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立讨论小组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总结并归纳设计类要点及完成设计过程中的创新点,由教师根据当堂课的教学重点,适当地延伸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拓展学生设计思路。
 
1.3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课程体系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完善高校建筑类设计实践课程,将传统的教学课堂转移至建筑施工工地,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条件,整合课程教学进度,带领学生到工地中参观建筑物中多种零部件或配件的形状搭配,提高学生的空间感,使传统课堂上较为抽象或难理解的专业知识通俗化,加深学生的设计能力。
 
由于实践课程通常安排在室外,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初期,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对专业课程的自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明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观区域的建筑图纸,开展建筑特点的分析,确保教学体系在实施中的有的放矢。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运用计算机思想及建筑构造原理发现自身在学习中潜在的问题,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必要时由教师对专业知识加以总结,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回顾实践学习过程,补充被学生忽视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建筑图纸的绘制,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4加强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横向联系
 
提高专业知识的延展性,加强多建筑类设计多门课程中的横向联系,融合建筑构造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使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務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动向,指导学生利用建筑构造原理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教师可将市场调研数据与调查报告以压缩文件形式上传到平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引入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图形图像的空间理解。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搭建学生学习互动新模式,提升学生对建筑整体的表述能力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实践研究
 
根据上述提出的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下述开展教学实践效果的研究。
 
基于高校层面,随着教改新思想的融入,高校已提升了对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或高校的办学定位层面,均存在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增设了市场免快递费部门,定期开展行业在市场发展趋势的调研活动,可根据行业发展的实时情况,提高教学资源与市场的接轨程度,并创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实践区域,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创业或就业需求,有选择地到合作企业参与建筑行业的项目设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调整了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基于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已树立了对行业发展及专业学习的正确认知,并且可严格遵循教师的教学安排,紧跟专业教师的教学脚步,辅助教师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基于高校教学需求,部分教师选择到市场内建筑设计类企业中持续进修,以提高自身的学术专业能力,培养自身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标准,参与多元化的建筑市场调研活动,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且完善的教学资源。
 
基于企业需求层面,基于教学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企业可根据岗位需求每年提供高校50~70的学生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同时相关企业管理者在调查中提出,经过教学改革学习的学生,与企业内部岗位的适配程度更高,相比早期就业学生,此批学生在岗位中能更加迅速地适应企业工作氛围,进而融入内部大集体,提高了学生建筑设计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具有同向趋向。
 
3结束语
 
本文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展了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保障了多元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本文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设计为本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宗旨,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尽管本文提出的教改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部分成绩,但在后期的发展中仍需遵循时代发展需求,建立多课程交叉教学体系,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度热情,进而为市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建琼,郭文龙.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2):85-87,123.
 
[2] 蒋爱云,张勤,吴俊峰,等.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J].轻工科技,2019,35(7):148-151.
 
[3] 包润泽,张福星,郭春喜.应用型高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铜仁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66-168.
 
[4] 杨曼,高飞,赵波,等.地方院校符合工程认证要求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2):209-212.

货源推荐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