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昨天讲到,通过对水星逆行现象的解释,托勒密改造后的地心说,统治了天 ......
微信号:
联系QQ:
57
热度
其他信息
昨天讲到,通过对水星逆行现象的解释,托勒密改造后的地心说,统治了天文学界1400多年,虽然今天看来,托勒密体系并不正确,但在日心说诞生之前,托勒密体系还是可以对天体运行做出有效的解释,它是符合当时人对宇宙认知的,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抱着现代人看恐龙的眼光,然后再把它批判一番。推动地心说的发展,这是水星对人类认识宇宙做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第二个重大贡献就是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17世纪初,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其中的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在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而太阳就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到了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开普勒三定律,不仅如此,牛顿和开普勒都认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讲,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都应该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但是在1859年,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发现,水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就不稳定,而是会发生螺旋式的改变,相应地,水星近日点的位置也不固定,它会发生一定的偏移,这个水星近日点位置随时间而改变的现象,就是所谓的水星近日点进动。
勒维耶
水星近日点进动
相信你也一定看过描述水星近日点进动的,其实这些图画得都特别夸张,目的就是让你更直观地了解水星的近日点进动,真实情况是,进动的幅度非常微小。可以发现,水星近日点进动前后的两个位置,而太阳之间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中,以太阳为顶点的那个夹角,就可以描述进动的大小。勒维耶发现,要经过整整100年的积累,这个夹角才能达到574角秒。1角秒是多大呢?它是1度的3600分之一,也就是直角的32.4万分之一,由此可见,水星进动整整100年,近日点的位置也只偏离了直角的1/866,所以水星进动的幅度是非常小的,也不知道当年勒维耶是怎么发现的。
但是别管多小,水星轨道的不稳定那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太阳系中还有其他天体,它们的引力造成了水星的近日点进动。二是牛顿理论本身有问题。勒维耶这个人是牛顿理论的忠实信徒,他根本不相信牛顿理论存在错误的可能,于是为了解释水星的进动,他就开始了计算,结果发现,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引力,确实会导致水星的近日点发生进动,但问题是,这些引力影响叠加在一起,也只会导致水星在100年的时间里进动531角秒,那么剩下的43角秒该怎么解释?
相信很多老板都熟悉勒维耶的贡献,当年就是他通过计算,认为在天王星之外还存在着一颗行星,最后果不其然,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海王星。所以这一次勒维耶又提出了一个猜想,就是在水星和太阳之间,还存在着一颗尚未被发现的小行星,因为距离太阳这么近,所以勒维耶就把它命名为火神星,勒维耶指出,正是火神星的引力,导致了那额外的43角秒的偏离。大佬都发话了,天文学家马上就开始了寻找工作,但是找来找去,火神星始终不见任何踪迹。这样一来,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就成为了一个无人可以破解的世纪难题,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要说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有什么区别,其实差别也不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牛顿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都一样,但是如果引力特别强,比如说处在大质量恒星附近,两者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很小的差异,广义相对论会比牛顿引力多出来一个修正项。水星受到的太阳引力就是如此,而如果用广义相对论计算水星的轨道,水星的进动幅度,恰好是每一百年43角秒,这就是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实验验证。
最后再简单游览一下水星本身。水星距离地球并不远,但是不同于金星探测和火星探测,水星探测非常冷门,到目前为止,总共也只有两个探测器造访过水星。第一个造访水星的探测器是NASA于1973年发射的水手10号,它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同时造访了两个行星的探测器。水手10号先是在1974年2月份飞越金星,然后从1974年3月到1975年3月间,三次飞越了水星。在此期间,它拍摄了大量水星表面的照片,但遗憾的是,水手10号每次飞越都对着水星的同一面,所以它只拍到了水星表面45%的区域。一直等到21世纪,水星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访客,就是在2004年8月NASA发射的信使号。
水手十号
水星表面
水手十号拍摄的水星
信使号
不同于水手10号,信使号选择了一条非常复杂的航行路线,在6年半的时间里,它多次飞临地球、金星和水星,并利用这些行星的引力来调整自己的轨道。2011年3月18号,信使号终于成功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了目前唯一一个环绕水星飞行的探测器。透过信使号的镜头,人类发现,水星和月球非常相似,水星表面也遍布着形态各异的环形山,也就是陨石的撞击坑,直径超过100公里的超大型撞击坑就多达15个,其中最大的撞击坑叫卡洛里盆地,直径达到了1550公里,面积达到了189万平方公里,比新疆的面积还要大。2015年4月30号,在环绕水星飞行了4年之后,信使号寿终正寝,它在水星的北极附近坠毁,也给水星贡献了一座环形山,当然面积比较小,也就是篮球场那么大。
信使号拍摄的水星照片
卡洛里盆地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水星又不是天高皇帝远,为什么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只发射了两个探测器?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探测水星的难度非常大,我们知道,所有朝太阳系中心飞行的探测器,都会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从而做加速运动,所以要想探测水星,探测器就必须在接近水星的时候减速。但是一方面,水星附近的太阳引力非常强大,让探测器减速非常困难。另外水星的运动速度也非常快,有着太阳系中所有行星最快的运动速度,所以探测器既要减速,同时在减速的过程中还要追上水星,甚至进入水星轨道,自然是难上加难。这就是为什么信使号要走一条非常复杂的路线,不断地飞临地球、金星和水星,调整自己的轨道,但即便如此,还是花了6年半时间。
第二个原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天文学家都对水星不太重视,他们认为,水星距离太阳那么近,肯定是一个特别乏味的不毛之地,除了热没其他的,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探测它,性价比非常低。不过事实证明,水星并不简单,今天就介绍三个关于水星的意外发现。第一个发现是水星有磁场,在1974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像水星这样体积小、自转慢的行星,内部既不会存在导电的流体,也不会存在导电流体的对流运动,所以它不可能有磁场。但是水手10号发现,水星拥有一个可以覆盖整个行星的稳定磁场,强度达到了地球磁场的1.1%,这就足以构成一个屏障,抵御太阳风的侵袭。那么水星为什么会有磁场,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在水星内部,也像地球一样,有一个液态的铁核,另外水星自转虽然慢,但还没有慢到金星那个地步。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个铁核,目前还搞不清楚。
水星结构
第二个发现是水星有冰。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就已经通过地面上的望远镜,观察到水星北极地区有异样的反光。到了2011年,信使号最终确认,水星北极地区确实存在着大量的冰,而且南极也有。据估算,这些冰少则能有1000亿吨,多则能有1万亿吨。如果是1000亿吨,这就相当于青海湖的储水量,如果是1万亿吨,这就相当于10个青海湖、40个鄱阳湖、200多个太湖,达到了我国所有水库的总库容。为什么在距离太阳这么近的水星上,会有如此大量的冰?目前最主流的解释就是彗星和小行星,它们撞击水星,不仅搞出来一大堆环形山,同时也给水星送去了冰,其中有部分冰,落入到了水星极地的永久阴影区,这里太阳晒不到,温度极低,冰就这样一直被保留下来。
水星北极
第三个发现是,水星有过全球性的岩浆海洋。太阳光射到水星表面,会被地表的岩石反射回来,通过分析这些反射光,就可以确定水星表面岩石的化学成分。2011年信使号发现,整个水星表面的岩石中,都含有大量的岩浆成分,这就意味着,整个水星表面都曾经被岩浆浸泡,可见水星虽小,但也曾有过十分活跃的地质运动。总而言之,水星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不毛之地,恰恰相反,它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