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微营销 > 这个减重/健康饮食方案,太好上手了!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这个减重/健康饮食方案,太好上手了!

......

微信号:

联系QQ:

12

热度

其他信息

这个减重/健康饮食方案,太好上手了!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当蒂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教授在意大利山区旅行时,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检查之后发现他血压骤升,作为一个医学生,一个营养学家,他在那两周里非常担心自己患上了脑卒(cù)中、肿瘤,或是多发性硬化症——反正没有一个是好事儿。好在几个月之后他完全康复了。

这次经历让这位伦敦大学教授的兴趣发生了转移,从“大规模人群的健康”转到“个体健康”——毕竟前者只是工作,后者可是自己的性命和幸福。而因为他之前丰富的“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经验,他写出来的书,就跟根正苗红的营养学家视角完全不一样。


而《更明智的食物选择》这本书,就是斯佩克特教授在回答一个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健康的饮食方案,一个减重的饮食方案,怎么才好操作?”

 


· Tim Spector教授夫妇

 

 

 

传统视角

斯佩克特教授对于美国政府主导下的西方“膳食指南”颇有微词,觉得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推荐比例不合理——不是说需要下调,而是“碳水化合物”这个概念太粗糙了:精制糖、淀粉、抗性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碳水化合物”,而这些食物的消化过程和对身体的支持完全不一样。

同样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合成维生素C和苹果中的维生素C,在人体中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对人体的影响可能一个正面一个负面,南辕北辙,这位教授认为按照以往的观点,把它们“一视同仁”,不妥当。

 

 

而另一方面,一想到橙子就觉得是维生素C,一想到大蒜就觉得是大蒜素,一想到咖啡就觉得是咖啡因,这种“以偏概全”也非常不合适。咱们不说别的,我们的小圃咖啡,核心就不仅仅是咖啡因,还有绿原酸(以及其他多酚类物质),而咖啡因和绿原酸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小圃咖啡让我们的街坊感受到那么多功效的原因——单纯咖啡因给不到“自噬”和“控糖”这样的效果。

 

· 这本书里多次提到了“多酚”和“绿原酸”,看完之后我更进一步加强了要多喝小圃咖啡的决心——毕竟这种“超浅烘咖啡”,市面上只有@小圃和@Jason这么干。

 

用传统视角来分析,习惯性地会把某个食物变成一张成分表。

 

 

奇怪的成分表

在《更明智的食物选择》中,作者给出了一张看起来很平常的成分表:

 

 

水、植物油、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胡萝卜素、生育酚、核黄素、烟酰胺、泛酸、生物素、抗坏血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苹果酸、草酸、水杨酸、可溶性膳食纤维、嘌呤、钠、钾、锰、铁、铜、锌、磷、氯化物、色素、绿原酸、原花青素、二氢黄酮、二氢查耳酮、氢氰酸。

50千卡每100克。

 

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食物呢?人造黄油?意大利面?

不,这是一只苹果。

 

 

在历史上,科学家们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短缺和饥饿之中发现了大量由于营养素缺乏而造成的疾病,比如由于缺少维生素B3(烟酰胺)的糙皮病,缺少维生素B1的脚气病,缺少维生素D的佝偻病……这些发现让人们形成的恐怖记忆持续至今,在一个繁荣的社会里,向那些可以随意在超市货架上挑选上万种食物的人们宣传如何补充这些营养素。

实际上,教授认为只要好好吃每顿饭,这些营养素根本不会缺乏。之所以现在营养素的广告满天飞,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个每年3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另一方面是人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好好吃。当然需要补充一点,在发展中国家比如我们这里,可能是有一部分民众依然还是不能获得足够好的食物,毕竟斯佩克特教授是个英国人,老伦敦正米字旗,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只是刚刚温饱而已。


那么,怎么才能好好吃饭呢?

 

 

 

 

好好吃饭

汪曾祺先生在《颜色的世界》里,说了中国人的视角:

 

鱼肚白、珍珠母、珠灰、葡萄灰(以上皆天色);

大红、朱红、牡丹红、玫瑰红、胭脂红、干红(《水浒》等书动辄言 “干红”,不知究竟是怎样的红);

浅红、粉红、水红、单衫杏子红、霁红(釉色);

豇豆红(粉绿地泛出豇豆红,釉色,极娇美);

天竺、湖蓝、春水碧于蓝、雨过天青云破处(釉色);

鸭蛋青、葱绿、鹦哥绿、孔雀绿、松耳石 “嘎吧绿”;

明黄、赫黄、土黄、藤黄(出柬埔寨者佳);梨皮黄(釉色);

杏黄、鹅黄、老僧衣、茶叶末、芝麻酱(以上皆釉色,甚肖)。

世界充满了颜色。

“缸豆红”和“鸭蛋青”,“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蓝色,就像“苹果”一样,不细分,我们中国人一看就懂。斯佩克特教授说起营养来,也希望是这样,苹果就是苹果,香蕉就是香蕉,花椰菜就是花椰菜,不要拆成“棕榈酸”、“胡萝卜素”和“二氢查耳酮”。

他希望用一个不需要化学学位的人都能看懂的方式,告诉咱们怎么吃会比较健康一些。


还记得以前我写过《控制体重的极简方案:不看卡路里》,其实引用的也是斯佩克特教授的观点,但稍微有点复杂,因为牵涉到减重嘛。而在新书《更明智的食物选择》的第一章,教授拿出了一个更精简的说法:“每周吃够30种植物”。

 

(世界各国)五年间收集了超过1.1万例样本后,美国、英国的肠道项目组发表了其首份报告。……(相比)原始人饮食、果素主义、素食主义甚至严格素食主义……更有效。……每周吃30种不同的植物大致能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在研究结果分析中调整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偏差,比如受教育程度、年龄、社会阶层、吸烟、饮酒、便秘、子女数量、养宠物与否、体重、疾病状况、用药状况。所有的数据还是有力地指向了同一个因素——你日常吃的植物的多样性。

 

也就是说,不要去寻找什么超级食物,也不要执着于哪个食物的卡路里更多一点,哪个食物的纤维素更少一点,这是动物制品嘛?是转基因食物吗?

都不看,只看一个,你这星期的盘子里,出现了多少种你认得出的植物。

芹菜、香蕉、胡萝卜、西葫芦……你认得出的都算,哪怕是作为调料的大蒜头,只要你吃下去了,也算。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