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网站开发 > 始于鸡娃,归于不凡——《妈!这是我的人生》提供了一份真诚可贵的教育案例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始于鸡娃,归于不凡——《妈!这是我的人生》提供了一份真诚可贵的教育案例

......

微信号:

联系QQ:

32

热度

其他信息

始于鸡娃,归于不凡——《妈!这是我的人生》提供了一份真诚可贵的教育案例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刚开始看到《妈!这是我的人生》这个书名,猜测是一本讲母女之间冲突的,讲孩子如何摆脱母亲的控制,创出自己一番天地的故事。读着读着,发现自己的猜测还是狭隘了,固然书中确实包含了我所猜测的主题,但是又不仅于此,它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儿各自的心灵成长史,有冲突也有妥协,更有相互的理解和扶持。
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它的笔触真实、坦诚又详尽。而且它并非是一个人的作品——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个人,母亲和女儿各写一半(篇幅上女儿略多一些)。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同一件事情,两个人各自的理解竟然十分地不同。即最亲最熟悉的两个人,也无法消除误解,但是她们又努力地用爱维系着。
我非常真诚地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它提供了一份真诚可贵的教育案例。对于教育,对于亲子关系,我们在网络上、在书上已经看惯了各种各样的“大道理”,但很少能看到有这样一本书,能提供深入、详实的事实阐述,并且同时提供孩子和家长两个人的视角。
如果一个年轻人读了这本书,也许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如果一个家长看了这本书,就更能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理解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热爱,自己的追求,能够明白孩子的内心远比自己想象得丰富和成熟。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照见自己,反思自己。特别是对于家长来说,我敢打赌,你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本书中的“女儿”叫王食欲(笔名),她现在是一位作家,已经写过多部长篇小说。她的母亲是一位知识女性,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科专业。她们在北京生活。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王食欲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样子,这个过程几经波折,也非常地精彩,也非常地给人以启迪。而她的母亲,一直想按照自己的期待和规划来培养孩子,采用了很多“鸡娃”的手段,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但是最后孩子并没有按照预想的轨道发展。尽管有些失望和不理解,但是这位母亲伟大的地方是她始终还是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足够的宽容,用大爱包容和呵护着孩子成为了她愿意成为的人。
王食欲的童年被她称为是“空巢儿童”时期,因为父母都忙于工作,她只能住在爷爷奶奶的家里,那是在北京的郊区。在农村的生活让她充分地与大自然接触,能自由自在地撒野。甚至幼儿园也没好好上,就是疯玩。
美国诗人奥登在《染匠之手》中写道: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一个装满书籍的家,
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
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王食欲的童年很快乐。这和大多数北京的孩子不同。因为大多数北京的孩子就在学前就已经提前学了很多。这导致她入读朝阳区一所区重点小学后,非常不适应:全班所有孩子早已经提前学会了拼音,只有她没有学过;别的孩子上课都乖乖地把手放在后面,而她总是动来动去,不知道为什么要守这么多规矩……她成了学校中的刺头,老师找到家长告状,母亲非常苦恼。
老师说,“上课搞小动作、说话、抖腿,是多动症的表现。”
母亲听到“多动症”这个词,马上心慌了。她病急乱投医,找了一家不知道有没有资质的“儿童行为治疗中心”,让孩子在这里接受“治疗”。还好这家中心的治疗方法并不是打骂等暴力手段,而是让孩子反反复复做一个“挑小棒”的无聊任务。似乎反复做一个无聊的任务可以把孩子的“专注力”训练好?
所以王食欲在小学的头两年,在这个治疗中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后来,王食欲对这件事的总结是:“我所患有的‘多动症’根本不是一种疾病,这其实是童年的我表现出的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聪明孩子,因为在教室里坐不住,被认为有多动症,这是多么惨痛的误会呢?
王食欲的母亲自称是“小镇做题家”,从农村走出来,考入哈工大,然后得以在北京工作、定居。所以她对女儿的学习格外上心,她特别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更加上北京的家长普遍都很卷,补习班特别地流行,于是她更加地不敢懈怠。从小学到初中,王食欲的母亲给孩子报了无数个补习班,除了课业补习班外,还有多个艺术类的补习班,孩子几乎没有什么闲暇和娱乐的时间。多年以后,母亲反思起来,觉得很后悔。
母亲为什么要给孩子报这么多补习班呢?其实并没有什么坚实的理由。只是因为北京都这样,大家都在报,都在卷,从众而已。当然报班不仅是孩子累,家长的牺牲也很大,搭上了很多时间,而且也投入了很多金钱,那些补习班都挺贵的。这些钱实际上大多数也是打水漂了。
比如,王食欲学过的一个最长的补习班是古筝。她从4岁一直学到了14岁,换了6位老师,4家辅导机构。学古筝的结果自然是她能够弹得一手好筝,但是母亲原本的期望只是让她可以通过艺术特长在高考加分,而并不是让她真正成为一位音乐家。就在王食欲已经迈过业余这个坎,但是还没进入专业水准的阶段,她终于放弃了,因为那时候的课时费已经要一节课1500元,而且越学下去也越难。更关键的是,王食欲并没有真正喜欢古筝,弹了十年以后,她彻底厌倦了,她再也不想弹古筝了!于是前面的付出,可以说是付之东流。
复盘一下,最初母亲让王食欲学古筝并没有特殊的理由,就是想让孩子更优秀一点而已,其实只是家长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孩子为了让家长开心,也就顺从地学习而已。
王食欲开始读初中以后,是母亲最欣慰的时候。因为那时候王食欲学习非常努力,她的出发点主要就是想让鸡自己的母亲开心。除了学校内的学习之外,她自己回家做题、刷题,母亲还带着她游弋于各种各有的补习班。但是到了初二时,王食欲却突然提出想休学。这可把母亲急坏了。
为什么王食欲想休学呢?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写作。她从小就喜欢看书,并且试着自己写些小故事。到初二时,她就试着往各种杂志投稿,最终一家杂志录用了她的一篇科幻小说。同时她也在网上写小说。王食欲太喜欢写作了,她想用更多的时间来写作,于是提出了休学。
后来在母亲和父亲以及其他人的劝导下,王食欲放弃了这个风险很高的想法。在初三也投入到了火热的刷题之中。这时命运的齿轮转动了,她竟然通过了赫赫有名的北京四中的筛选,被北京四中预录取了。
北京四中是一所传奇名校,进入四中,是无数北京孩子梦寐以求又可遇不可求的奢望。那么为什么王食欲能够被北京四中看中呢?正是因为她的写作特长。当时北京四中办了一个教育改革的实验班,叫“道元班”,意在专门招收各种有特殊才能的苗子进行培养。而王食欲发表过小说的经历以及在文科领域的涉猎和素养,打动了北京四中的老师。在预录取之后,王食欲在中考中也拿到了年级第三的成绩,并且超过了北京四中的分数线,于是王食欲进入了北京四中的“道元班”学习。
这绝对是让王食欲母亲喜出望外、始料未及的一个结果。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她为孩子报了无数个补习班,想培养她各种各样的爱好,但是这些“爱好”都没有派上用场,最后是王食欲自己萌发的、并且差点导致她休学的写作爱好,帮助她进入了北京四中。这似乎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规划,很有可能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而只有孩子真正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更可能得到人生的机会啊!
北京四中的“道元班”是离经叛道的,它是试图摆脱应试教育束缚,不以高考为目标的教育实验。总共办了十届,现在已经停办了。王食欲进入道元班,可谓是如鱼得水。她参加了很多高水准的社团活动,做了很多项目式学习,她不刷题,但是她当导演,排话剧,拍短片。在道元班的学习经历,让她的天性得以充分地施展,也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拍电影。
北京四中的学生,有不少可以进入北大清华,或者进入常青藤。而王食欲的目标是考北京电影学院。这在四中人的眼中,竟然是“低就”了。王食欲的母亲也很担忧和不解。她原本以为孩子进入北京四中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奔着北大清华了,然后再找一个好工作,过上安稳富足的人生了。可是王食欲竟然想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这完全在母亲的规划之外。但是,虽然不理解,母亲还是支持了她,也出钱让她上了“艺考”的补习班。
王食欲其实是一个学霸,她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为了备考北京电影学院,她把多个世界电影名校的课程找了个遍,把很多电影理论书籍都找来通读,并把所有该看的经典电影都看了一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在书中,王食欲详细介绍了她参加北影多轮考试的过程,也讲了她的学习方法,在这方面也让我大开眼界。
经过这样的学霸级的应试准备,在艺考中,她竟然拿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名次:导演系的第一名!
随后,王食欲如愿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可以说,她的人生历程,就是按照着自己的意愿和追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的母亲,虽然不理解,甚至在她从电影学院毕业以后,都想劝她改行,但是好在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王食欲后来还去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留学。在伦敦留学的时候,她被心理医生诊断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甚至差点自杀。这些令人唏嘘的经历,在这本书中都有真诚和详尽地展开。
在本书的最后几章,王食欲和她的母亲从各自的角度非常坦诚地写了三个话题:
1)王食欲出现躁郁症的原因,以及她又是怎样从躁郁症中大体上恢复过来的。
2)母女两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以及为什么王食欲对于恋爱非常地谨慎。
3)爸爸去哪了?为什么爸爸缺席了?
对这三个话题,特别有意思的是,母女两人的理解和看法是完全不同的。我从个人角度讲,当然特别认同和理解王食欲,我觉得对于这三个话题,她讲得非常非常棒。但是母亲的说法,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作为家长,我也可以理解她对孩子的那种毫无保留的爱,以及可能过度的焦虑。
王食欲的母亲可能始终没有意识到的是:她的女儿的知识、视野、心智成熟度已经远远超过她自己了。但是她还是把女儿当作一个孩子看待,她只是活在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里,希望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为孩子保驾护航,而这种想法,在这么优秀的孩子面前,是一定会受挫的。
所以,当我看完这本书,我也受益良多。我能理解这个母亲的付出,但我更钦佩王食欲在接受母亲的爱的同时,能够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活出自己的人生。我特别推荐各位孩子和家长看看这本书,你们一定能受到很多滋养和启发的。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