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前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说到一个哈佛小哥Nick Norwitz的实验—& ......
公众号:
联系QQ:
142
热度
其他信息
前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说到一个哈佛小哥Nick Norwitz的实验——他一个月吃了720个鸡蛋(平均每天24个,每顿8个)。
因为当时主要讲的是“免疫系统”,我没有详细展开这个话题,只是提了一句小哥的“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含量下降了,结果有个街坊给我留言说:“啊?吃鸡蛋降胆固醇?那我可认真了哈。”
我不知道是不是开玩笑哈,但这个事情可不能冒半点风险,我赶快要来写一篇文章说明一下,到底Nick小哥干了啥,以及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一个月吃720个蛋
首先要说明,Nick小哥是个健康人(看名字像是希腊裔),他实验之前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水平是90mg/dL,健康人里面都是比较好的了——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干的哈,如果有一些基础病,不要有样学样。
其次,Nick只是想说明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一天多吃几个蛋对身体没什么伤害,不是想推广“鸡蛋超级降脂法”——不要误会。
他的实验结果也比较简单,前两周他基本上是“生酮饮食”(ketogenetic diet),也就是没吃啥主食和糖(碳水),大量吃鸡蛋。这样做的结果是他的身体功能基本上靠肝脏分解脂肪来支持,所以这个阶段“坏胆固醇”基本没发生什么变化(因为他身体健康),略略下降了2%。
等到后面两周,他不但吃了大量鸡蛋(每天24个),而且还补充了一些碳水(60克主食),这样肝脏就不必大量分解脂肪(因为有了60克碳水提供的“葡萄糖”),于是他的“坏胆固醇”(LDL)在这两周迅速下降了20%。
嗯……这个结果非常有趣,能说明吃超量的鸡蛋(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没什么风险,也可以帮助我们下一个结论:如果一天吃两个蛋,哪怕没他那么年轻那么健康,问题也不大。
标准调整
实际上,在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就已经调整了胆固醇上限,以前是300mg/天,现在没了——也就是说,每天吃多少食物性胆固醇,没有上限。
那为啥当初设置上限呢?鸡蛋遭受的是一件学术丑闻的池鱼之殃。
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安塞尔·基斯博士,他是1960年代的营养学大神,主导了当年美国的营养学研究。基斯博士最大的学术贡献(如今已经很难说是贡献了)是当年的“七国研究”,说明了“吃太多动物‘饱和脂肪酸’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其中涉及到胆固醇的作用,而鸡蛋富含胆固醇,于是美国人就顺带手给限制了。
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制糖业悄悄地资助了基斯博士的研究,而将“七国研究”补充成“二十国研究”之后基斯博士的结论不成立。2016年,后知后觉的美国营养学会也终于更新了他们的建议,不再设定每日胆固醇的摄入上限,那么“一天最多吃一个蛋”的说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毫无支撑。
而且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明,人体非常智能,完全可以感知到自己吃的胆固醇比较多,让身体少制造一点。
是的,我们身体里的大部分胆固醇根本不是咱们吃下去的,而是肝脏制造的。
智能控制
我找到最新的关于这个方向的大论文,是发表在顶级期刊《细胞》上的一篇2024年3月28日的文章,A gut-derived hormone regulates cholesterol metabolism,联系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科院王一国教授团队。
·右侧示意图:肠道中的“胆固醇”(Cholesterol)通过肠上皮细胞(enterocyte)发送“肠抑脂素”(cholesin),告知肝脏减少胆固醇的制造。
原本大家只是知道,胆固醇吃得多了,身体吸收的胆固醇就会占比越来越少。而现在王一国教授的这篇文章更进一步找到了控制机制,不但吸收的比例少了,还让身体更少地制造了。
那为什么要担心身体会“胆固醇超负荷”呢?
我们的身体比我们想象的智能多了,我们操心得太多。
没那个必要。
小结
所以,Nick小哥自己的尝试是为了告诉我们吃两三个鸡蛋不用慌,你看人家一顿8个,一天三顿,连吃一个月,也一样活蹦乱跳。
而调整以后的中美两国营养学建议,也都承认这一点,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