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小儿水痘?
小儿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毒经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进入人体后在局部淋巴结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散布至全身。
2、免疫力低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此外,患有某些基础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感染水痘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中医病因
1、外感时邪:小儿肌肤娇嫩,卫外不固,易为时行邪毒所侵。风、热、湿邪相互搏结,郁于肌表,发为水痘。
2、内有湿热: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感时邪,内外合邪,发为水痘。
三、发病机制
(一)西医发病机制
1、病毒入侵: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接触进入人体后,在鼻咽部黏膜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
2、皮疹形成:病毒随血流播散至全身皮肤和黏膜,在皮肤和黏膜的小血管内皮细胞中增殖,引起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形成水疱。水疱内含有大量病毒,破裂后可形成结痂。
3、免疫反应: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以清除病毒。一般在感染后 1-2 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病情逐渐好转。
(二)中医发病机制
1、外感时邪,邪毒犯表:风、热、湿邪侵袭人体,首先犯于肺卫。肺主皮毛,邪毒郁于肌表,可见发热、流涕、咳嗽等肺卫表证。同时,邪毒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形成红色斑丘疹。
2、湿热内蕴,毒炽气营:若小儿体质虚弱,或感邪较重,邪毒可由表入里,深入气营。气分热盛,则见高热、口渴、烦躁等症状;营分热盛,则见斑疹密布、色泽紫暗等症状。湿热内蕴,熏蒸肌肤,可使水疱破溃,形成糜烂、渗液。
3、后期正虚邪恋:水痘后期,邪毒渐退,但正气未复。若小儿素体虚弱,或治疗不当,可致正虚邪恋,出现低热、乏力、纳差等症状。
四、类型
(一)西医类型
1、典型水痘:表现为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先见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四肢。
2、重症水痘: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可出现高热、皮疹广泛、出血性皮疹、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3、先天性水痘: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肢体畸形、眼部异常、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
(二)中医类型
1、风热犯表型: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咳嗽,1-2 日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2、湿热炽盛型: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分布较密,根盘红晕显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糙,脉洪数。
3、气阴两虚型:水痘已退,低热不退,神疲乏力,纳差,口干少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持续 1-2 天。
2、出疹期: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和四肢。初为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后混浊,易破溃,常伴瘙痒。1-2 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在同一部位可同时见到斑丘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称为“四世同堂”。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
3、恢复期:皮疹全部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若皮疹破溃继发感染,可留瘢痕。重症水痘可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甚至可引起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六、西医诊断
1、病史:了解患儿的接触史、预防接种史、发病时间、症状等。
2、临床表现:根据发热、皮疹的特点,结合“四世同堂”的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2)病毒学检查:可采用 PCR 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NA,或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七、中医诊断
(一)望诊
1、望神色: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风热犯表型患儿面色红润,精神尚可;湿热炽盛型患儿面色红赤,烦躁不安;气阴两虚型患儿面色少华,精神萎靡。
2、望形态:观察患儿的体位、动作。发热时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皮疹瘙痒时,患儿可出现搔抓动作。
3、望舌象:风热犯表型患儿舌质红,苔薄白;湿热炽盛型患儿舌红苔黄糙;气阴两虚型患儿舌红少苔。
4、望皮疹: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分布等。风热犯表型皮疹色红,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湿热炽盛型皮疹色红赤,疱浆混浊,根盘红晕显著;气阴两虚型皮疹已退,可有色素沉着。
(二)闻诊
1、听声音:患儿发热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声音高亢;烦躁不安时可出现哭闹声大。
2、闻气味:无特殊气味。
(三)问诊
1、问发热:了解发热的程度、时间、伴随症状等。风热犯表型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湿热炽盛型壮热不退;气阴两虚型低热不退。
2、问皮疹:了解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形态、瘙痒程度等。
3、问饮食:了解患儿的食欲、饮食偏好等。湿热炽盛型患儿食欲减退,口渴欲饮;气阴两虚型患儿纳差,口干少饮。
4、问二便:了解大小便情况。湿热炽盛型患儿大便干结,小便短黄;气阴两虚型患儿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四)切诊
切脉:风热犯表型患儿脉浮数;湿热炽盛型患儿脉洪数;气阴两虚型患儿脉细数。
八、中医治疗
(一)中药内服
1、风热犯表型
(1)方剂:银翘散加减;
(2)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生甘草;
(3)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疏风解表;桔梗、竹叶清热利咽;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解毒透疹之效。
2、湿热炽盛型
(1)方剂:清胃解毒汤加减;
(2)药物组成:升麻、黄连、黄芩、生石膏、丹皮、生地、紫草、栀子、甘草;
(3)方解:方中升麻、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生石膏清热泻火;丹皮、生地、紫草清热凉血;栀子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
3、气阴两虚型
(1)方剂:生脉散加减;
(2)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3)方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阴止汗。全方共奏益气养阴之效。
4、疗程:一般 5-7 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
(二)针灸治疗
1、选穴: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穴位。风热犯表型可选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湿热炽盛型可选取内庭、阴陵泉、血海等穴位;气阴两虚型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
2、针法: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泻法、平补平泻法、补法等。
3、疗程:一般每周 2-3 次,3-5 次为一疗程。
(三)中药外敷
1、药物: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外敷。风热犯表型可选用马齿苋、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草药,捣烂外敷;湿热炽盛型可选用黄柏、苦参等清热燥湿草药,煎水外洗;气阴两虚型可选用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草药,研末外敷。
2、用法:将药物敷于患处,每日 1-2 次。
3、疗程:一般 3-5 天为一疗程。
(四)推拿治疗
1、手法:根据不同证型采用适当的推拿手法。风热犯表型可采用清肺经、清天河水等手法;湿热炽盛型可采用清胃经、清大肠经等手法;气阴两虚型可采用补脾经、补肾经等手法。
2、操作:患儿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医者用手指或手掌在相应穴位上进行推拿操作。
3、疗程:一般每周 2-3 次,5-7 次为一疗程。
九、常用中成药
1、双黄连口服液
(1)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2)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0-20 毫升,一日 3 次;
(4)适应症:风热犯表型水痘。
2、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1)组成: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
(2)功效:清热解毒,抗炎消肿;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0 毫升,一日 3 次;
(4)适应症:风热犯表型或湿热炽盛型水痘。
3、清开灵颗粒
(1)组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2)功效: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6 克,一日 2-3 次;
(4)适应症:湿热炽盛型水痘。
4、玉屏风颗粒
(1)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2)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5 克,一日 3 次;
(4)适应症:气阴两虚型水痘恢复期,以增强免疫力。
十、食疗方法
1、绿豆薏仁汤
(1)材料:绿豆、薏仁各 30 克;
(2)做法:将绿豆、薏仁洗净,加水适量,煮至绿豆开花、薏仁软烂即可;
(3)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健脾;
(4)适应症:风热犯表型或湿热炽盛型水痘。
2、百合莲子羹
(1)材料:百合、莲子各 30 克,冰糖适量;
(2)做法:将百合、莲子洗净,加水适量,煮至百合、莲子软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3)功效: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4)适应症:气阴两虚型水痘恢复期。
3、冬瓜薏仁粥
(1)材料:冬瓜 100 克,薏仁 30 克,粳米 50 克;
(2)做法:将冬瓜洗净,去皮切块;薏仁、粳米洗净。将薏仁、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冬瓜块,继续煮至粥熟即可;
(3)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消肿;
(4)适应症:湿热炽盛型水痘。
4、山药红枣粥
(1)材料:山药 50 克,红枣 10 枚,粳米 50 克;
(2)做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红枣去核;粳米洗净。将山药、红枣、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即可;
(3)功效:健脾益胃,补气养血;
(4)适应症:气阴两虚型水痘恢复期。
十一、预后及并发症
(一)预后
1、小儿水痘一般预后良好,皮疹全部结痂脱落,不留瘢痕。但重症水痘可引起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2、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一般在 1-2 周内可痊愈。
(二)并发症
1、皮肤感染:水痘皮疹瘙痒,患儿搔抓后可引起皮肤感染,出现脓疱、红肿等症状。
2、肺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3、脑炎: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肝炎: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十二、预防方法
1、隔离患者: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 14 天。
2、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建议 12 月龄以上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
3、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接触水痘患者。
4、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十三、中医古籍中部分相关论述
1、《幼科全书》:“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喷嚏,涕唾稠粘,身热二三日而出,明净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结中心,圆晕更少,易出易靥,温之则痂难落而成烂疮。”
解析:这段话描述了水痘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前驱症状,以及皮疹的特点,如明净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易出易靥等。同时,还提到了护理不当可导致痂难落而成烂疮。
2、《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水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顶尖含清水,易胀易靥不浆脓。”
解析:这段话指出水痘是由湿热之邪引起的,其外证与大痘(天花)有相似之处,但水痘的皮疹形圆顶尖,内含清水,易胀易靥,不形成脓疱。
3、《幼幼集成》:“水痘者,色淡浆稀,故曰水痘。此由湿热蕴蓄于脾,脾主肌肉,其证属肺胃二经。”
解析:这段话强调了水痘的病因是湿热蕴蓄于脾,同时指出水痘的皮疹色淡浆稀,其病变主要涉及肺胃二经。
4、《证治准绳·幼科》:“水痘初出,与大痘相似,但皮薄色嫩,易出易靥,不作脓浆,不结厚痂,不比正痘之难愈也。”
解析:这段话描述了水痘与大痘(天花)的区别,水痘的皮疹皮薄色嫩,易出易靥,不作脓浆,不结厚痂,比天花容易治愈。
小儿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内服、针灸、中药外敷、推拿等综合治疗,结合食疗和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水痘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保障儿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