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酒水货源 > 最近就很迷惘了

最近就很迷惘了

作者:   来源:  热度:4614  时间:2022-07-22
最近进入了一种迷惘的状态,短视频到底是什么?这种内容形式,能承载“科学普及”吗? 愿意看“科普”的读者或观众,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波西格的话

最近进入了一种迷惘的状态,短视频到底是什么?这种内容形式,能承载“科学普及”吗?


愿意看“科普”的读者或观众,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波西格的话来说,是“古典的”。换句话说,是对于一个现象愿意做“分析的理解”,当摩托车坏掉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找维修师傅,而是翻看摩托车的使用手册的人。


但抖音(或者其他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状态,是忙了一整天,睡前躺下来,想放松一下——当然,这一放松可能就是两个小时,搞到熬夜,这是另外的题目,关于大脑被挟持的状态,我们暂且不提——这时的用户,显然不是那种耐心的、倾听的、查找手册的状态。
“我累了一天了,让我歇一口气好不好。”


所以,“科普”到底能不能用短视频来做呢?
在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之后,我觉得有点泄气:说实话,想要在60秒之内完成一个题目的“起承转合”,引起兴趣,展开陈述,收敛结论,给出建议,每个都只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就对于内容创造提出了挑战——这几乎不可能。


或者退而求其次?我们不再完成全部的“科普”过程,而是点到为止,只“引起兴趣”,让用户自己去寻找,或者在留言区给出提示,说明详细信息在何处?
这也不行,这种没有“关闭”的内容,会让观众觉得很反感,本来“科普”的观众就不多,好不容易来了,你还把人给得罪了:很少有人看留言区,这不是抖音和快手的用户习惯。


我还在尝试其他的方法,但我有一个感觉,这件事情(短视频科普)的难度相当大。
当然,如果搞成了,这个方法论也就相当厉害,能掌握的人又抓住了一轮把“科学”给销售出去的机会。就像上一轮,公众号的机会一样。公众号完成了各行各样内部信息在文字阅读者中的传播,短视频可能是这些信息在画面观看者中的传播。


能做得到,就很了不起。但通往这个前景的路,又窄又险。


又窄又险的原因,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麦当劳化”。
在《格调》里,作者保罗·福赛尔说,美国社会都在“贫民化”,或者说得好听一点,“麦当劳化”。人们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拿到“确定性”,麦当劳的两块面包,夹一块碎牛肉饼。
两块面包夹一块碎牛肉饼当然算不上美食,但好在确定,你在全美国各地的麦当劳餐厅,价格一样,速度一样,口味一样。
而且,这个是通过反复优化获得的结果,供应链、食品安全、生产成本、用户接受度,调整了好多好多次之后,商家给出这样一个方案,然后横扫所有其他夫妻老婆店,在小镇和大城,在贫民窟和旅游区,开出来的麦当劳都一样。


短视频由于太短,导致这种“最优化”的速度极快,背景音乐、话术套路、拍摄手段和内容构架,热门视频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里敲出来的。
半躺着刷短视频的用户,也不太区分这种“套路”,因为他们已经昏昏欲睡,只是需要一点对大脑的刺激而已。


不过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要保持信心。
宋代的勾栏瓦舍,明朝的茶馆酒肆,也都是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的地方,还是筛选出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
很多相声段子,也都是经典的文本。
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是在场下的倒彩、骂人甚至打架声中,逐步优化出来的。


我们身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够在创作的探索中找到乐趣,也就不必过于关注“到底能不能做成”这个问题——保持住底线,不断地摸索,自得其乐,也可以。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