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货源 > 家居家纺 > 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探究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高职院校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的创新改革,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机械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课程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着重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本文就对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现有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机械类操作技能的课程。机械类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高職机械类课程应体现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因此课堂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行改革,让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促进机械类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以工匠精神作为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从各个方向培养匠心精神,真正让学生思维和行为与匠心精神相融合,最终达到新型机械类人才标准。 1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最关键的目的就是培养技术型、实践型人才。不少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中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忽略了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也使得学生无法清晰地认清自身的发展目标,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机械类实践课程时,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为改善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现状,教师首先就需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方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2教学模式较陈旧 传统高职机械类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啊,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院校通过考试成绩来比较学生学习的好坏,这样缺乏了对实践教学的注重,过度注重理论教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1.3教学手段与学生发展要求不适应 由于高职院校资金不足,导致教学设备差,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想要提升学生技术能力,就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高职院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如果教学手段落后的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4教学评价的不合理性 部分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线下使用的考核方法,一般有单项考核和终结考核。单项考核是按实训书的要求模仿操作完成任务。终结考核,则是学习完课程后,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操作。都是根据零件质量进行评分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只注重了成绩,却没有注重过程,因此是不合理的教学评价。 2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2.1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教学科目的设计 高职于机械类课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机械类课程的改革。要设立相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科目。要与企业进行沟通,学校要先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再进行人才的培养。给学生更多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进行零件加工任务并对其进行评定,在一次次的实操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要融合工匠精神进行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运用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实践和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去。 2.3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评价模式设计 在机械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通过反复的训练实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机械技能。一件好的机械产品的出现,需要学生反复实践操作。学生要对课程进行反复的钻研和学习,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真正的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2.4技能比赛的融入 过程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匠心精神的形成,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技能比赛。技能比赛能有效的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掌握情况,可以设立大学生机械类专业技能比赛,将比赛融入教学当中,学生在学习中学得的技能作为参赛竞技项目,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使学生在技能比赛中不断对自己的技能进行磨练,强化自身工匠精神。 3结语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培养更多的机械类人才,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工匠精神对学生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模式中融入工匠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振洲.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建设及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9(17):194-195. [2]金媛媛.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探析[J].才智,2018(15):106,108. [3]陈玉球,吴玉洁.浅谈“工匠精神”在机械制造实践教学中的激励作用[J].魅力中国,2018(39):279. [4]张丽.浅谈工匠精神与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融合--以钳工实训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7(30):24.

微信号:

联系电话:

联系QQ:

6125

热度

其他信息

  • 行业:家居家纺
  • 地区:
  • 时间:2020-12-26
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探究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货源卖点

摘 要:高职院校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的创新改革,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机械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课程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着重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本文就对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现有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机械类操作技能的课程。机械类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高職机械类课程应体现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因此课堂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行改革,让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促进机械类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以工匠精神作为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从各个方向培养匠心精神,真正让学生思维和行为与匠心精神相融合,最终达到新型机械类人才标准。 1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最关键的目的就是培养技术型、实践型人才。不少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中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忽略了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也使得学生无法清晰地认清自身的发展目标,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机械类实践课程时,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为改善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现状,教师首先就需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方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2教学模式较陈旧 传统高职机械类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啊,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院校通过考试成绩来比较学生学习的好坏,这样缺乏了对实践教学的注重,过度注重理论教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1.3教学手段与学生发展要求不适应 由于高职院校资金不足,导致教学设备差,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想要提升学生技术能力,就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高职院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如果教学手段落后的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4教学评价的不合理性 部分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线下使用的考核方法,一般有单项考核和终结考核。单项考核是按实训书的要求模仿操作完成任务。终结考核,则是学习完课程后,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操作。都是根据零件质量进行评分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只注重了成绩,却没有注重过程,因此是不合理的教学评价。 2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2.1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教学科目的设计 高职于机械类课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机械类课程的改革。要设立相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科目。要与企业进行沟通,学校要先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再进行人才的培养。给学生更多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进行零件加工任务并对其进行评定,在一次次的实操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要融合工匠精神进行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运用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实践和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去。 2.3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评价模式设计 在机械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通过反复的训练实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机械技能。一件好的机械产品的出现,需要学生反复实践操作。学生要对课程进行反复的钻研和学习,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真正的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2.4技能比赛的融入 过程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匠心精神的形成,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技能比赛。技能比赛能有效的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掌握情况,可以设立大学生机械类专业技能比赛,将比赛融入教学当中,学生在学习中学得的技能作为参赛竞技项目,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使学生在技能比赛中不断对自己的技能进行磨练,强化自身工匠精神。 3结语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培养更多的机械类人才,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工匠精神对学生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模式中融入工匠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振洲.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建设及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9(17):194-195. [2]金媛媛.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探析[J].才智,2018(15):106,108. [3]陈玉球,吴玉洁.浅谈“工匠精神”在机械制造实践教学中的激励作用[J].魅力中国,2018(39):279. [4]张丽.浅谈工匠精神与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融合--以钳工实训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7(30):24.

货源详细

 摘  要:高职院校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的创新改革,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机械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课程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着重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本文就对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现有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机械类操作技能的课程。机械类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高職机械类课程应体现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因此课堂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行改革,让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促进机械类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以工匠精神作为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从各个方向培养匠心精神,真正让学生思维和行为与匠心精神相融合,最终达到新型机械类人才标准。
 
1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最关键的目的就是培养技术型、实践型人才。不少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中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忽略了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也使得学生无法清晰地认清自身的发展目标,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机械类实践课程时,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为改善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现状,教师首先就需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方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2教学模式较陈旧
 
传统高职机械类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啊,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院校通过考试成绩来比较学生学习的好坏,这样缺乏了对实践教学的注重,过度注重理论教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1.3教学手段与学生发展要求不适应
 
由于高职院校资金不足,导致教学设备差,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想要提升学生技术能力,就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高职院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如果教学手段落后的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4教学评价的不合理性
 
部分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线下使用的考核方法,一般有单项考核和终结考核。单项考核是按实训书的要求模仿操作完成任务。终结考核,则是学习完课程后,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操作。都是根据零件质量进行评分的,这样的教学评价只注重了成绩,却没有注重过程,因此是不合理的教学评价。
 
2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2.1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教学科目的设计
 
高职于机械类课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机械类课程的改革。要设立相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科目。要与企业进行沟通,学校要先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再进行人才的培养。给学生更多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进行零件加工任务并对其进行评定,在一次次的实操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要融合工匠精神进行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运用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实践和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去。
 
2.3基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评价模式设计
 
在机械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通过反复的训练实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机械技能。一件好的机械产品的出现,需要学生反复实践操作。学生要对课程进行反复的钻研和学习,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真正的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2.4技能比赛的融入
 
过程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匠心精神的形成,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技能比赛。技能比赛能有效的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掌握情况,可以设立大学生机械类专业技能比赛,将比赛融入教学当中,学生在学习中学得的技能作为参赛竞技项目,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使学生在技能比赛中不断对自己的技能进行磨练,强化自身工匠精神。
 
3结语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培养更多的机械类人才,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工匠精神对学生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模式中融入工匠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振洲.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建设及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9(17):194-195.
 
[2]金媛媛.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探析[J].才智,2018(15):106,108.
 
 
 
[3]陈玉球,吴玉洁.浅谈“工匠精神”在机械制造实践教学中的激励作用[J].魅力中国,2018(39):279.
 
 
 
[4]张丽.浅谈工匠精神与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融合--以钳工实训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7(30):24.
 

货源推荐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