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微商 > 为什么外企偏爱邮件沟通,而国内喜欢用微信?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为什么外企偏爱邮件沟通,而国内喜欢用微信?

不知道你发现没,在外企待过的,或者跟外企打交道比较多的老铁,普遍 ......

微信号:

联系QQ:

16

热度

其他信息

为什么外企偏爱邮件沟通,而国内喜欢用微信?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不知道你发现没,在外企待过的,或者跟外企打交道比较多的老铁,普遍感觉那边沟通特喜欢用电子邮件(Email)。洋洋洒洒,一封接一封,事无巨细恨不得都给你写进去,还得抄送(CC)一堆人。

而咱国内的公司呢,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那简直就是微信的天下。工作群、项目群、部门群、临时讨论群……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甭管是安排工作、汇报进度、还是临时抓人讨论,一个微信甩过去,期待的就是“秒回”。

有老铁就跟老韩吐槽:“跳槽到外企,一开始真不习惯,屁大点事儿也得发邮件,效率多低啊!后来跳回国内公司,又被微信轰炸得受不了,24小时待命,感觉人都快废了。”

这现象挺普遍吧?那为啥会有这么大差异呢?是老外死板,还是咱国内太“卷”?

老韩我呢,是教编程的,Python、Java这些,平时带的线上学员里,两边公司都待过的不少。听他们吐槽多了,再加上自己瞎琢磨,今天就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邮件和微信背后,藏着些啥门道。

这绝不仅仅是个工具选择的问题,它背后是思维方式、管理文化、甚至是对“效率”和“工作”本身理解的巨大差异。

外企的邮件文化:看起来“慢”,其实是“稳”

先说说为啥外企,尤其是那些有点年头的欧美公司,对邮件情有独钟。

1. 一切为了“留下痕迹”,方便“秋后算账”

老外,特别讲究个Accountability,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责任明确”。邮件,白纸黑字,谁发的,发给谁,啥时候发的,内容是啥,清清楚楚。这玩意儿,是有法律效力的(至少在很多纠纷里是重要证据)。

你想想,一个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人,需求变更、任务分配、时间节点、拍板决定……这么多环节,口头说或者微信聊,当时可能清楚,过几天谁还记得?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到时候就是一笔糊涂账。

邮件就不一样了。每一封都像一个时间戳+责任书。谁提的需求,谁批准的,谁答应什么时候完成,邮件链条一拉,一目了然。这不仅是为了出了问题好追责(说难听点就是方便“甩锅”或“接锅”),更是为了保证项目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它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

所以你看外企邮件,经常CC(抄送)一大堆人,甚至还有BCC(密送)。这不仅仅是让相关人知晓,更是把这些人都拉到这个“证据链”里来,表示“这事儿你们都知道了啊,别说没通知你”。

金句时间:外企邮件多,是怕事后没凭证;国内微信多,是怕当下没反应。

2. 尊重“工作时间”和“个人空间”

邮件,本质上是一种异步沟通工具。啥叫异步?就是我发给你,不指望你立刻就看、立刻就回。你可以等你有空了,集中处理邮件。这给了接收方一个缓冲和思考的时间。

这背后,其实是对个人工作节奏和专注度的一种尊重。老外普遍认为,上班时间你需要集中精力干活(Deep Work),而不是随时被各种信息打断。邮件沟通,允许你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比如上午专心写代码/做方案,下午固定一个小时处理邮件。

而且,邮件相对来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更清晰一些。虽然现在也有下班后发邮件的老板,但总体来说,邮件主要还是在工作场景内使用。不像微信,生活、工作、娱乐全在里面,那种“叮咚”一响,公私不分的焦虑感,用邮件会少很多。

金句时间:邮件是异步的温柔,微信是同步的焦虑。

3. 适合处理“复杂问题”,强制你“想清楚再说”

写邮件,尤其是写一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邮件,是需要花时间的。你得组织语言,把前因后果、你的请求、需要对方做什么,都说明白。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强制思考和梳理的过程。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技术方案探讨、项目计划阐述、需要多方协作的任务,邮件显然比微信聊天更合适。几句话说不清楚,微信里来回拉扯半天,效率可能更低,还容易产生误解。一封写清楚的邮件,对方能完整理解,也能针对性地回复,沟通效率反而可能更高。

金句时间:邮件像写信,微信像喊话。写信得琢磨,喊话凭嗓门。

国内的微信办公:追求“快”,有时忘了“好”

好了,说完邮件,咱再来看看为啥国内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和创业公司,对微信爱得深沉。

1. 极致追求“速度”和“响应”

中国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快”就是生命线。今天想到的点子,恨不得明天就上线测试。这种环境下,对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响应要求极高。

微信,作为国民级应用,普及率高,打开频率高,能实现即时触达。老板在群里吼一嗓子,所有人立马看到。有啥问题,随时随地拉个群就开始讨论。这种“短平快”的沟通方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国内的商业节奏。

要求“秒回”,不仅仅是为了效率,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态度”或者说“在线状态”的证明**。“我找你,你立马得有反应,这代表你重视,你在岗。” 至于反应的是啥,有没有价值,先放一边。

金句时间:微信里的“收到”,有时不是真的“理解收到”,更像是“朕已阅”的现代版表态。

2. “人情社会”和“关系文化”的延伸

国内做生意、搞工作,很多时候离不开“人情”和“关系”。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天然带有拉近距离、建立非正式连接的属性。

在微信群里,除了讨论工作,偶尔发个红包、开个玩笑、点个赞,都能起到润滑关系的作用。很多时候,一些不太好在正式邮件里说的话,或者需要试探一下的沟通,在微信里进行就显得更灵活、更有人情味儿。领导也能通过微信群,更直接地感受到团队的氛围和员工的状态(当然,也可能是表演出来的状态)。

金句时间:用微信办公,好像随时在开一个永不落幕的线上年会,只不过没抽奖,还可能随时被@。

3. “移动优先”和“集成便利”

这点很实在。现在谁不是手机不离手?微信几乎是装机必备,而且集成了支付、小程序等各种功能,太方便了。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信息,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也被碎片化)。对很多习惯了移动互联网生活的人来说,再让他们端坐在电脑前,专门打开邮箱处理工作,确实感觉“不够敏捷”。

4. “老板文化”和“控制感”

不得不说,微信群聊也迎合了某些老板的管理习惯。在群里,老板可以随时**“空降”指示**,可以**“监视”员工的讨论和响应速度,获得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这种即时、直接的沟通方式,让权力能够更快速地渗透到每个角落。

金句时间:微信群里一声吼,可能干活儿的没抖,但一定能让老板感觉地球都抖了三抖。

工具背后:是效率观和生存法则的差异

唠了这么多,老铁们可能发现了,邮件和微信,本身只是工具,无所谓绝对的好坏。它们各自被偏爱,其实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工作哲学和效率观。

•邮件文化,更像是**“结构化”的效率观。它强调流程、规范、责任、文档。它追求的是长期、稳定、可追溯的效率。它相信好的结果来自于好的过程。它倾向于把工作本身和做工作的人,做一定切割**。

•微信文化,更像是**“响应式”的效率观。它强调速度、灵活、即时、可用性。它追求的是当下、快速、解决燃眉之急的效率。它相信兵贵神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它倾向于把工作和人,深度绑定**。

金句时间:一个是把工作往效率和规范上逼,一个是把人往极限和在线上推。

老韩我作为教编程的,打个比方。写代码,你需要版本控制工具(像Git),记录每次修改,方便回溯和协作,这是邮件思维。但有时候,你可能需要跟同事快速沟通一个bug,或者临时调试,用即时通讯吼一声,这是微信思维。

大型项目、长期维护,肯定离不开版本控制和文档。但完全没有即时沟通,也会憋死人。关键在于平衡。

问题是,现在很多国内公司的现状是,微信成了主流,甚至唯一。所有的沟通,无论巨细、无论轻重缓急,都涌入微信,导致信息过载、工作生活边界模糊、压力山大。

老韩懂,那种手机一响心就一紧的感觉,那种明明下班了还不敢屏蔽工作群的无奈,那种被各种“@”和“收到”支配的恐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工具问题了,这是文化和环境的问题。

咱能咋办?

完全改变环境很难,但咱自己可以做些调整:

1.重要事项,主动沉淀: 微信里讨论的关键信息、结论,随手转发到邮件或者记录到文档里,给自己留个底。 CYA(Cover Your Ass)在哪都适用。

2.尝试引导沟通方式: 对于复杂问题,可以主动提议:“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整理一下思路,稍后邮件发你细节哈?” 或者 “咱们约个短会讨论一下,比在微信里说效率高。”

3.建立自己的边界: 这很难,但得试试。比如非紧急工作,是不是可以不在休息时间秒回?能不能设置一些消息免打扰时段?当然,这得看公司文化和你的“头铁”程度。

4.反思“效率”: 忙碌不等于高效,秒回不代表解决问题。真正的效率,是有效地产出价值。多想想如何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表现得很忙。

唠叨了半天,就想说:

下次再遇到邮件和微信的选择,或者被微信轰炸得心烦意乱时,老铁你可以琢磨琢磨,这背后到底是啥逻辑。理解了差异,或许能少点抱怨,多点从容。

当然,理解不代表认同,更不代表躺平。知道为啥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甚至尝试去改变(哪怕只是改变自己)。

金句时间:工具本身不带善恶,但它会放大使用者的习惯和文化。别让工具,异化了你的工作和生活。

好了,今天老韩就跟大家瞎唠这么多。希望能帮你理清一些思路,或者让你感觉“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

要是觉得老韩今天唠的这点嗑儿,有那么点意思,或者戳中了你的某些痛点,不妨动动手指,转给你的老铁们瞅瞅,或者直接甩到朋友圈, 看看有多少人心有戚戚焉。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