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电子商务 > 永远不要对一家公司产生感情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永远不要对一家公司产生感情

......

微信号:

联系QQ:

18

热度

其他信息

永远不要对一家公司产生感情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学习投资的第一步,认识到投资股票的本质,然后在市场中多经历几轮风雨,变得涨跌不惊。

第二步,了解一家公司,从商业模式到经营过程,让自己逐渐具备预判它未来境况的能力。

第三步,估值,并根据自己的收益预期制定买入和卖出计划,最后进入买点买卖点卖,其余时间呆坐的状态。

这三步肯定不是按照顺序一二三齐步走的,是一个交叠的、重复的过程,而且都必须落实到实践上才有意义。

 


很多人都是从抄作业开始的,比如抄唐老师、抄散老师。大咖、大v们分享自己的实盘和持仓公司的研究过程,对新手非常有价值,让小白们从实操开始,边学边练。

我也是从抄唐老师的作业开始,跟着他的分享学习了解一家公司。因为持有股票,被迫面对市场的波动,切实感受风浪里小船的颠簸。连续大跌的阶段被迫体会船将倾覆的恐惧,靠着唐老师大碗大碗的鸡汤稳住心神。

唐老师2020年3月的旧文《我的第一难和你的第一难》对价投几步曲的难易程度有非常很清楚的表述:

“投资第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它解决的是赢和亏的问题。

一旦真正理解了它,亏损会成为一件反常的事,难以理解的事。

对企业的估值,重要性排在后面,只是解决赢利多少的事儿。”

有比较长的一个阶段,在市场的涨涨跌跌面前,我的情绪完全克制不住地跟着翻动。虽然已经接受了“瞅地,不瞅傻子”的理念(看公司、看财报,不看市场报价),学着财报看着书,还是克制不住地每天打开股票软件30遍。

看是看了,心潮也起伏过了,类似一种瘾症,瞄上一眼以解馋。“瞅地,不瞅傻子”、“买点买卖点卖”的理念就像两个锚,拉住我杂乱奔涌的念头,下跌时的担心害怕,上涨时的窃喜得意都被摁在胸腔里成为茶壶里的风暴,不至于传导至手上,干出追涨杀跌的蠢事。

但是,今年以来,不知不觉间茶壶里只有茶没有风暴了,每天打开股票软件可能就两三回,最多三五回。

那个“第一难”的关貌似通过了——小船颠簸让人呕吐,吐着吐着就习惯了,不吐了。

 


从2021年3月的第一笔买入算起,下水3年又7个月,居然过去快要1300个日夜了。

这1300天,上证指数从3500到2900,从2900到3400,从3400到2600,然后国庆前后十来个交易日从2689跃而上,跳到3600。

从我的小船下水以来,从没有经历过牛市,都是风雨都是颠簸。

熊市消磨人的耐心,不过,要论波浪的完整起伏,回过头去看至今其实只不过经历了2021年2月到2023年5月一个完整的上下轮回,这期间上证指数经历了3731-2863-3418下、上过程。

2023年5月以后最低跌到2024年2月的2635,然后磨磨蹭蹭一年零7个月。9月末突然起跳,国庆后第一个交易日站上上3600点,太过于凶猛的暴涨,让我真切体会到了投资家查尔斯·艾里斯那句名言“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最好在场”的价值。

国庆放假期间,由于腾讯的上涨,账户市值实现新高。10月8日,腾讯以外的所有持仓跟随指数以涨停开盘,盘中市值再次暴涨,又新高,幅度还特别大。

盯着电脑看了5分钟盘中不断跳跃的数字就退出了,心里对暴涨和新高完全没有波澜。

真的没什么感觉,我自己也有点奇怪,好像延续着数月以来躺平的心理状态,几根暴力的大阳线还是不足以让我醒过来。

接下来又是几根大阴线,指数又回到各种“保卫战”生涯,我的市值又叒叕缩水了。还是没感觉,好像跟我没关系一样。

回头看不过经历了最多两个涨跌完整轮回,说起来也就那么一点点经历,对市场涨涨跌跌就没啥感觉了。

可见那看起来很恐怖的“第一难”也就那样,只要想翻过去,还是能做到的。

这一轮从下到上的轮回终点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不管它在哪里,知道正经历着怎样的轮回便可以了,每天还是过着相同的日子。

 


但是学习理解公司的工作又有些迷茫了。

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小树林,看得清楚来的路,穿过不算茂密的树林,看得到一条宽且长的大路,但是身处的树林不大却像个迷宫,一时半会儿穿不出去。

这几年,研究的公司基本都以消费品领域为主,因为相对简单,变化也比较小。

消费品行业优秀的公司很多,符合“利润为真;利润可持续;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开支”三大前提的公司可以一抓一大把。各细分行业龙头更加优秀,往往账上有着大把现金,每年还能稳稳妥妥赚回来大笔真金白银;负债很低,甚至基本不存在有息负债;回看发展史,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元帅,有本事克服困难开疆拓土建立功勋。

几年下来,我认真探究过的公司少说也有二十来家了,从他们的历史到现实,阅读大量资料,整理的财务数据密密麻麻,有的公司还洋洋洒洒写下几万字的研究笔记。

逐渐的我发现自己经常被整理、挖掘出来的资料吸引,对被研究的公司感佩有加,有时候还整得心潮澎湃的。

我猜,跟我有相似体验的研究者不在少数,因为我经常读到热情洋溢的研究文章。

说起来这应该是正常现象,能做到数十亿甚至百亿、千亿收入规模的公司,从生意模式到管理团队必定具备很多优势,也必定有辉煌的、灿烂的过往,经历过跌宕起伏,很容易带出我等经历有限的普通人一腔热情。

翻看我写下的钻研文章,探究公司发展史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地洋溢着一种热情,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倾慕。

 


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我开始担心了,因为我们不论怎么跟踪研究,始终是公司的局外人,几乎不可能看到公司的全貌,被公司某些优秀特质吸引,很容易被困在自己编织的某种美好想象中。

比如,阅读牧原的奋斗史,会被董事长的格局、眼界所打动,会为公司独特而强大的育种、防疫体系折服,很难说会不会因此放大其竞争优势。

比如阅读洋河,2000年初开始的十年腾飞历史,非常精彩吸睛,很难不被当年管理团队的创新能力、奋斗激情打动,因此很可能对他的三三制股权结构着迷,然后忽略了新环境下原来的股权结构可能反而成为拖累的现实,也因此可能对2020年以后洋河面对的困难估计不足。

巴菲特曾在股东大会上说:“股票并不知道你买了它,你可能对股票有很多感情,不过你对股票落花有意,股票却对你流水无情。股票是没有感情的,各种感情都对股票毫无影响。”

虽然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投资者应该减少对股票的主观想象,不要被股票带动情绪,但是我觉得,这个提示对我们研究股票时,应保有的态度同样适用。

不要对股票产生感情,让自己以一个局外人、旁观者的态度阅读一家公司,也许能获取更多信息。

人容易对一件事形成一个判断,当你还意识不到时,其实内心已经有了结论,此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为已经存在的结论寻找依据罢了,对与结论相左的信息,大脑会自动否定或者干脆选择屏蔽。

我们在想象中探究一家公司,失去了客观中立,研究的结论可能与实际相差巨大。

即使我们极尽所能保持了客观中立,看到的一家公司也很可能只处于一个狭窄的认知层面。

 


古希腊有个绳结的故事。

小亚细亚城的宙斯神庙里供奉着古老绳结,茱萸绳做成的绳结,把牛车牢牢地拴在神庙前的柱子上。绳结非常奇特,找不到绳头和绳尾。

神谕说谁能解开就可作亚细亚之王,但百年来很多志士能人前来试着解开绳结,都以失败告终。

亚历山大大帝到来,尝试解开绳结,也失败了。亚历山大思考片刻,迅速拔出利剑,一刀砍下了绳结,绳结被分成了四段纷纷掉落在地上。

亚历山大大帝的眼界决定了他能穿透直觉和认知惯性,在“解绳结”以外解开绳结。

匍匐在海量的信息里看公司-解绳结,既要随时警惕自己的热情被打开,因爱上一家公司而失去客观性,又要有永远在直觉惯性里,永远看不清楚的心理准备。

应对这些迷雾的方法,除了分散投资以外,还有保守估值和买入时的安全边际。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