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微营销 > 小儿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小儿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

微信号:

联系QQ:

36

热度

其他信息

小儿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一、什么是小儿麻疹?

小儿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特征。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麻疹病毒感染: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2、免疫力低下: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麻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麻疹。

(二)中医病因

1、外感时邪:小儿麻疹主要是由于外感麻毒时邪所致。麻毒时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脾二经。

2、正气不足:小儿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容易被麻毒时邪侵袭而发病。

三、发病机制

(一)西医发病机制

1、病毒入侵: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黏膜和局部淋巴结内繁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到全身组织器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繁殖,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2、免疫反应:人体感染麻疹病毒后,会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在出疹前期,机体主要产生 IgM 抗体,出疹期则主要产生 IgG 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中和病毒,促进病毒的清除,但也可能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导致皮疹、黏膜炎症等症状。

(二)中医发病机制

1、肺卫受邪:麻毒时邪侵犯肺卫,肺气失宣,卫气郁遏,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2、毒邪入里:麻毒时邪由表入里,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导致热毒炽盛,出现高热、烦躁、口渴等症状。同时,毒邪内陷心肝,可引起神昏、抽搐等严重并发症。

3、疹出毒泄:随着病情的发展,麻毒时邪透发于肌肤,出现红色斑丘疹,此时毒邪随疹而出,病情逐渐好转。

四、类型

(一)西医类型

1、典型麻疹:具有发热、出疹、退疹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2、轻型麻疹:症状较轻,发热和皮疹不明显,病程较短。

3、重型麻疹:病情严重,发热高,皮疹密集,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4、异型麻疹:主要发生在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中,症状不典型,皮疹形态多样。

(二)中医类型

1、顺证:病情较轻,按一定的规律发展,预后良好。包括邪犯肺卫证、邪入肺胃证、阴津耗伤证等。

2、逆证:病情较重,容易出现并发症,预后较差。包括邪毒闭肺证、邪毒攻喉证、邪陷心肝证等。

五、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 6~18 天,平均 10 天左右。在潜伏期内,患儿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能有轻度的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前驱期

(1)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体温可达 39~40℃,热型不定,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2)上呼吸道炎症状:咳嗽、流涕、打喷嚏、咽部充血等,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

(3)麻疹黏膜斑:在发热 2~3 天后,患儿口腔内出现麻疹黏膜斑,为直径约 0.5~1mm 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 1~2 天内迅速增多,可融合成片,遍及整个口腔黏膜。

3、出疹期

(1)发热持续升高:体温可达 40℃以上,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2)皮疹:在发热 3~4 天后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最后达手掌、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约 2~5mm,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为自上而下,先出先退;

(3)其他症状:伴有咳嗽加剧、声音嘶哑、呼吸急促、腹泻、呕吐等症状。

4、恢复期

(1)出疹 3~4 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减轻;

(2)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一般 7~10 天消退。

六、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根据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典型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为小儿麻疹。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血清学检查:麻疹 IgM 抗体阳性可确诊为麻疹。在出疹后 3 天内采集血标本,检测麻疹 IgM 抗体的阳性率较高;

(3)病毒分离: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血液、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确诊为麻疹。但病毒分离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时间,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七、中医诊断

(一)望诊

1、观察患儿的面色、精神状态、皮疹形态等。顺证患儿面色红润,精神尚可,皮疹色红,分布均匀;逆证患儿面色苍白或青灰,精神萎靡,皮疹色暗,分布不均。

2、观察舌苔:邪犯肺卫证患儿舌苔薄白;邪入肺胃证患儿舌苔黄腻;阴津耗伤证患儿舌苔少或无苔;邪毒闭肺证患儿舌苔黄厚;邪毒攻喉证患儿舌苔黄燥;邪陷心肝证患儿舌苔黄腻或焦黑。

(二)闻诊

1、听患儿的呼吸声、咳嗽声等。顺证患儿呼吸平稳,咳嗽声轻;逆证患儿呼吸急促,咳嗽声重,甚至伴有喘鸣音。

2、听患儿的哭声:顺证患儿哭声响亮;逆证患儿哭声低微或嘶哑。

(三)问诊

1、询问患儿的发病时间、症状变化、饮食情况等。了解患儿的发热、出疹时间,皮疹的变化情况,饮食是否正常,有无呕吐、腹泻等症状。

2、询问接触史:了解患儿是否接触过麻疹患者,以及接触的时间和方式。

(四)切诊

1、触摸患儿的皮肤:感受皮疹的温度、硬度、湿度等。顺证患儿皮疹温热,硬度适中,湿度正常;逆证患儿皮疹灼热,硬度较大,湿度较高或干燥。

2、切脉:邪犯肺卫证患儿脉浮数;邪入肺胃证患儿脉洪数;阴津耗伤证患儿脉细数;邪毒闭肺证患儿脉滑数;邪毒攻喉证患儿脉弦数;邪陷心肝证患儿脉弦数或细数。

八、中医治疗

(一)中药内服

1、宣毒发表汤

(1)药物组成:升麻、葛根、枳壳、防风、荆芥、薄荷、木通、连翘、牛蒡子、竹叶、前胡、桔梗、甘草;

(2)方解:升麻、葛根解肌透疹;枳壳、防风、荆芥、薄荷疏风解表;木通、连翘清热利水;牛蒡子、竹叶、前胡、桔梗、甘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3)适用于邪犯肺卫证;

(4)疗程:一般为 3~5 天。

2、清解透表汤

(1)药物组成:西河柳、蝉蜕、葛根、升麻、紫草根、桑叶、菊花、甘草、牛蒡子、金银花、连翘;

(2)方解:西河柳、蝉蜕、葛根、升麻解肌透疹;紫草根、桑叶、菊花、甘草清热解毒;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

(3)适用于邪入肺胃证;

(4)疗程:一般为 5~7 天。

3、沙参麦冬汤

(1)药物组成: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

(2)方解: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滋阴清热;桑叶、扁豆、甘草健脾和胃;

(3)适用于阴津耗伤证;

(4)疗程:一般为 7~10 天。

4、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

(1)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竹叶;

(2)方解:麻黄、杏仁、石膏宣肺清热;甘草调和诸药;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竹叶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3)适用于邪毒闭肺证;

(4)疗程:一般为 7~10 天。

5、清咽下痰汤

(1)药物组成:玄参、桔梗、牛蒡子、射干、甘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豆根;

(2)方解:玄参、桔梗、牛蒡子、射干清热利咽;甘草调和诸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

(3)适用于邪毒攻喉证;

(4)疗程:一般为 5~7 天。

6、羚角钩藤汤

(1)药物组成: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茯神、竹茹、川贝母、甘草、生地、白芍;

(2)方解:羚羊角、钩藤平肝熄风;桑叶、菊花清热平肝;茯神、竹茹、川贝母清热化痰;甘草调和诸药;生地、白芍滋阴养血;

(3)适用于邪陷心肝证;

(4)疗程:一般为 7~10 天。

(二)针灸治疗

1、选穴:根据患儿的病情,选取大椎、曲池、合谷、风池、肺俞、风门等穴位。

2、针法:采用泻法,留针 15~20 分钟,每日一次。

3、疗程:一般为 3~5 次。

(三)中药外敷

1、药物组成:生石膏、黄柏、大黄、青黛等。

2、用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敷于皮疹处,每日一次。

3、疗程:一般为 3~5 天。

(四)推拿治疗

1、手法:推法、揉法、按法、拿法等。

2、操作:患儿仰卧位,医者先用推法、揉法在患儿面部、颈部、上肢、胸部、腹部施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然后用按法、拿法在患儿的合谷、曲池、风池、肺俞、风门等穴位上施术,以清热解表,宣肺止咳。每日一次,每次 30~60 分钟。

3、疗程:一般为 3~5 次。

九、常用中成药

1、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1)组成: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2)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3)用法用量:开水冲服。6 个月~1 岁:一次 1~2克;1~3 岁:一次 2~3克;4~6 岁:一次 3~4克;7~9 岁:一次 4~5克;10 岁以上:一次 6克。一日 3 次;

(4)适用于小儿麻疹邪犯肺卫证,兼有食积内热者。

2、双黄连口服液

(1)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2)功效: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0ml,一日 3 次;小儿酌减;

(4)适用于小儿麻疹邪入肺胃证,热毒较盛者。

3、养阴清肺口服液

(1)组成: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

(2)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0ml,一日 2~3 次;

(4)适用于小儿麻疹阴津耗伤证。

4、安宫牛黄丸

(1)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2)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 丸,一日 1 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 1/4 丸,四岁至六岁一次 1/2 丸,一日 1 次;或遵医嘱;

(4)适用于小儿麻疹邪陷心肝证,神昏抽搐者。

十、食疗方法

1、香菜萝卜汤

(1)材料:香菜 30克,胡萝卜 50克;

(2)做法:将香菜洗净,切碎;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将香菜和胡萝卜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胡萝卜熟透,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3)功效:发表透疹;

(4)适应症:小儿麻疹初期,发热、出疹不畅者。

2、荸荠甘蔗汤

(1)材料:荸荠 100克,甘蔗 200克;

(2)做法:将荸荠洗净,去皮;甘蔗洗净,切成小段。将荸荠和甘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荸荠熟透,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3)功效:清热生津;

(4)适应症:小儿麻疹出疹期,高热、口渴者。

3、百合银耳羹

(1)材料:百合 30克,银耳 20克,冰糖适量;

(2)做法:将百合、银耳用清水泡发,洗净。将百合、银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百合、银耳熟透,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3)功效:滋阴润肺;

(4)适应症:小儿麻疹恢复期,阴津耗伤者。

4、山药莲子粥

(1)材料:山药 50克,莲子 30克,大米 100克;

(2)做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莲子洗净,去心;大米淘洗干净。将山药、莲子、大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即可;

(3)功效:健脾益气;

(4)适应症:小儿麻疹恢复期,脾胃虚弱者。

十一、预后及并发症

(一)预后

小儿麻疹的预后一般良好,大多数患儿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在 1~2 周内康复。但如果病情严重,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则预后较差,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二)并发症

1、肺炎:是小儿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出疹期和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加剧、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

2、脑炎:较少见,但病情严重,可引起抽搐、昏迷、瘫痪等后遗症。

3、心肌炎: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

4、喉炎:可引起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十二、预防方法

1、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8 月龄儿童应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8~24 月龄儿童应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麻疹患者,如必须接触,应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3、提高免疫力:合理饮食,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十三、中医古籍中部分相关论述

1、《幼科全书》:“麻疹初起,发热咳嗽,涕泪交作,目赤多泪,颊红,身热,两耳下肿,此为顺证。若见烦躁,神昏,抽搐,为逆证。”

解析:这段原文描述了小儿麻疹的初期症状和顺证、逆证的表现。小儿麻疹初起,多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目赤等症状,这是麻毒时邪侵犯肺卫的表现。如果病情较轻,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即为顺证;如果出现烦躁、神昏、抽搐等症状,说明病情较重,为逆证。在治疗时,应根据顺证和逆证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麻疹出时,全凭热透。若热重毒盛,或冒风寒,或触秽气,或饮食停滞,皆能使疹毒内陷,变为险证。”

解析:这段原文强调了麻疹出疹时热透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因素可能导致疹毒内陷,变为险证。麻疹出疹时,需要有一定的热度,使疹毒透发于外。如果热重毒盛,或者患儿冒风寒、触秽气、饮食停滞等,都可能使疹毒内陷,引起病情加重,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在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消食导滞等方法,防止疹毒内陷。

3、《温病条辨·解儿难》:“小儿麻疹,以清凉发散为主。但不可过用寒凉,恐冰伏其毒,致疹不透,或疹后变证百出。”

解析:这段原文指出了小儿麻疹的治疗原则是以清凉发散为主,但要注意不可过用寒凉药物。小儿麻疹是麻毒时邪侵犯肺卫所致,治疗时应采用清凉发散的方法,使疹毒透发于外。但如果过用寒凉药物,可能会使疹毒冰伏于内,导致疹不透发,或者疹后出现各种变证。在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清热药物,避免过用寒凉。

4、《幼幼集成》:“麻疹收后,当滋阴养血,以清余毒。若不滋阴,则余热不除,血燥生风,必致疳痨之证。”

解析:这段原文强调了小儿麻疹恢复期滋阴养血的重要性。麻疹收后,疹毒虽去,但余热未尽,阴血耗伤。此时应滋阴养血,以清余毒,促进患儿的康复。如果不滋阴养血,余热不除,血燥生风,可能会导致疳痨等慢性疾病。

在小儿麻疹的恢复期,由于前期的发热、出疹等过程,机体消耗了大量的阴液和气血。此时,滋阴养血的目的在于补充机体损耗的物质基础,使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阴液充足可以滋润脏腑、肌肤和筋脉,避免出现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同时,养血可以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为身体各个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营养。

清余毒是因为虽然麻疹的皮疹已经消退,但体内可能仍残留有少量的麻疹病毒或热毒。通过滋阴养血的方法,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余毒的清除,防止病情反复或出现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清除余毒,热毒可能会在体内潜伏下来,损伤脏腑功能,影响身体的健康。

疳痨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如果在麻疹恢复期不注重滋阴养血,余热不除,血燥生风,就容易导致疳痨的发生。血燥生风是指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导致虚风内动。这种虚风可以引起皮肤瘙痒、抽搐等症状,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

在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滋阴养血方剂或中成药。同时,还可以配合饮食调理,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红枣、桂圆、黑芝麻等。此外,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