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联系QQ : 2669103475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个人微信号 > 微营销 > 来自《大空头》的投资哲学:理智、清醒与敬畏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来自《大空头》的投资哲学:理智、清醒与敬畏

......

微信号:

联系QQ:

44

热度

其他信息

来自《大空头》的投资哲学:理智、清醒与敬畏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牛市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大盘指数不断上涨,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股票和基金,这样的氛围里很难没有想加仓的冲动,于是又看了一遍《大空头》,给自己降降温

 


这电影有些年头了,是2015年上映的,讲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几个投资者靠做空房地产市场发财的故事,后来还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奖。

 

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每次看都有新感受,它既像一部关于金融危机的纪录片,又像一堂生动的投资哲学课,深刻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

 

电影里的原型之一就是前段时间被很多媒体报道重仓中概股的Michael Burry,由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演蝙蝠侠那哥们),布拉德·皮特和高司令也在里面(那时的高司令还在颜值巅峰期)。

 

影片里共有三股做空力量,Michael Burry只是其中之一,但他是第一个感受到当时美国房地产存在巨大泡沫的。

 

Michael Burry是点沟通障碍、喜欢敲架子鼓,常常光着脚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思考问题的对冲基金经理,通过翻阅了一堆堆的房贷债券文件、利率和还款记录(枯燥到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这世上除了证券律师以外,唯一会读这些文件的人),他发现至少有一半的借款人是没有任何信息的。

 

小tips:房贷证券是什么?

 

银行借给我们买房的钱就是我们所说的房贷,一般房贷的偿还周期都比较久,通常是20-30年,但有些银行不想等这么久才能收回资金,于是把这些房贷打包成房贷证券(MBS)卖给其他金融机构。

 

比如,A银行借出去2000万美元的房贷,预计未来30年可以收回2600万美元,于是用2100万的价格把这些房贷打包成房贷证券卖给了B机构。

 

对A银行来说,它立刻就赚到了100万美元,对B机构而言,未来30年的房贷还款现金流都是它的,但如果出现房贷违约,损失也是由B机构承担的。(不过当时在美国购买MBS的机构也只是扮演中间商的角色,机构后面又将这些MBS卖向了全世界的政府、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于是形成了从美国购房者到全球投资者这样一个资金链。)

 

 

 

 

 

这次看到这段时,想到了近年很流行的一句话: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如此庞大的金融产品规模也会出现与公开信息的不匹配的情况。

 

Michael Burry发现问题后,找到了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投行,让银行专门做了一个金融工具——信用违约互换(CDS)。

 

 


CDS说白了就是一种保险,Michael 付给投行保险费,如果房贷违约了,投行就得赔钱给他;如果没违约,投行就白赚他的保险费。

 

当时大家觉得为房贷违约买保险很可笑,因为不会有人不还房贷的,电影里,Michael 去高盛要买这种保险,高盛的人还心想白送的钱干嘛不要,Michael 一走,高盛的人就笑翻了,觉得他脑子坏了。

 

 

 

 


就这样,他买遍了一半的大银行,共保了13亿美元,每个月要支付好几百万美元的「保费」,连投资人也觉得这个基金经理恐怕是疯了,集体要求撤资。

之前看到这时,还会疑惑,既然当时的房贷逾期情况已经到稍微一调查就能发现不对劲的地步了,为什么这些投行精英还和毫无知觉一样,只笃信审核过的证券肯定没问题呢。

PS:影片里他们去调查的地方,一共100多套房子但实际只有差不多4个人居住,甚至还有人以自己家狗的名义申请到了房贷。


后来多上了几年班,接触到的人种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后才逐渐明白就像原著里写的那样:

华尔街投行的债券交易员们是一些年收入七位数的人,他们哄骗那些年收入五位数的家伙(评级公司的员工)绰绰有余,而一旦评级公司给了AAA的最高评级,投资人甚至连借款人的原始资料也不会去看,只单单根据评级去判断这些证券的风险。(这也说明了,聪明的投资不一定是对的投资,但一定是自己真正有所了解的投资。)

因为大部分人是不愿意亲自是探究真相的,真正愿意去深入了解、研究的「执着人」是很少的。而且,当时评级公司那些最优秀的员工都几乎都跳槽到了投行,帮助新东家去「对付」自己老东家

而在评级公司看来,即便遭遇了违约,还能把房子收回来卖掉,一样没有损失,除非房价下跌,投资人才会真正的受到损失,而自大萧条后,美国还没出现过全国范围内房价同时下跌的情况。

这也是投行们自信卖给Michael房贷违约「保险」稳赚不赔的原因。

结果万万没想到,他们如此笃定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最后真的发生了——全国房价下跌,紧接着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金融灾难。

 

 

影片里Michael办公室门口的一块板上记录了基金的净值变动:从 - 9%到 - 11%、 - 19.3%.......直到最后的 + 489%,这中间大概历时两年,试问在没有上帝视角的情况,如果这是你follow的基金经理,你能跟着坚持到哪一步?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是,它同时也在探讨人性: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就像投资市场里,多数人只是盲目跟随,不加思考地跟风,价格一再上涨时,就相信涨势会一直持续,疯狂跟进,价格一再下跌,就认为跌势会永无止境,悲哀丧气。

 


淹死的总是会水的

Michael Burry最后永久在关闭自己那支基金时写给投资人的信,又未尝不是一种投资哲学呢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