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一、什么是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 ......
公众号:
联系QQ:
121
热度
其他信息
一、什么是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图片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病毒感染
大多数小儿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细菌感染
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3、免疫功能低下
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4、环境因素
如寒冷、潮湿、空气污染等,可降低小儿的呼吸道抵抗力,增加感冒的发生风险。
(二)中医病因
1、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均可侵袭小儿而致病。其中以风邪为主导,常兼夹寒、热、暑、湿等邪。
2、正气不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常不足,卫外功能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3、喂养不当
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损伤脾胃,导致正气虚弱,易受外邪侵袭。
4、起居失常
如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衣着不当等,可使小儿的抵抗力下降,引发感冒。
三、发病机制
(一)西医发病机制
1、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小儿呼吸道后,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2、细菌感染
细菌在呼吸道定植后,可释放毒素,引起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可加重病情。
3、免疫反应
小儿感染病原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中医发病机制
1、外感六淫
风邪犯表,卫气被遏,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发为感冒。若感受寒邪,则为风寒感冒;感受热邪,则为风热感冒;感受暑邪,则为暑湿感冒。
2、正气不足
小儿正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导致发病。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可内生痰湿,与外邪相搏,发为痰湿感冒;若肾气不足,可致阳气虚衰,易感受寒邪,发为阳虚感冒。
四、类型
(一)西医类型
1、普通感冒
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一般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
2、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较重,可伴有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
3、疱疹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 A 组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疱疹等。
4、咽结合膜热
由腺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眼部充血等。
(二)中医类型
1、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恶心,呕吐,腹泻,舌苔黄腻,脉濡数。
4、气虚感冒
主要症状为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5、阴虚感冒
主要症状为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起病急,可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体征
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
六、西医诊断
1、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血常规、C 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2、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C 反应蛋白:病毒感染时,C 反应蛋白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时,C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七、中医诊断
(一)望诊
1、望神色: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风寒感冒患儿面色青白,精神不振;风热感冒患儿面色红赤,烦躁不安。
2、望形态:观察小儿的形体、姿态。感冒患儿常表现为倦怠乏力,喜卧少动。
3、望舌象:观察小儿的舌质、舌苔。风寒感冒舌质淡,苔薄白;风热感冒舌尖红,苔薄黄;暑湿感冒舌苔黄腻。
4、望指纹:观察小儿食指桡侧的指纹。正常小儿指纹为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感冒时,指纹可发生变化。风寒感冒指纹淡红;风热感冒指纹鲜红;暑湿感冒指纹紫滞。
(二)闻诊
1、听声音:听小儿的哭声、呼吸声、咳嗽声等。风寒感冒患儿哭声低微,呼吸声重,咳嗽声清;风热感冒患儿哭声响亮,呼吸急促,咳嗽声浊。
2、嗅气味:闻小儿的口气、二便气味等。感冒患儿常伴有口气秽浊,大便酸臭等。
(三)问诊
1、问寒热:询问小儿有无恶寒、发热,以及寒热的轻重程度。
2、问汗出:询问小儿有无汗出,以及汗出的多少、时间等。
3、问头身:询问小儿有无头痛、身痛等症状。
4、问饮食:询问小儿的食欲、食量,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5、问二便:询问小儿的大小便情况,包括颜色、性状、次数等。
4、切诊
切脉:小儿感冒常见的脉象有浮脉、紧脉、数脉等。风寒感冒脉浮紧;风热感冒脉浮数。
八、中医治疗
(一)中药治疗
1、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
常用方剂: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
常用方剂:银翘散。
3、暑湿感冒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常用方剂: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
常用方剂: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常用方剂:加减葳蕤汤。
(二)针灸治疗
1、选穴:风池、大椎、合谷、列缺等。
2、针法:风寒感冒用泻法,可加艾灸;风热感冒用泻法,不宜艾灸。
(三)推拿治疗
1、开天门: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天门穴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50 次。
2、推坎宫: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坎宫穴(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50 次。
3、揉太阳: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 1 寸凹陷处)50 次。
4、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自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肺经 100 次。
5、揉肺俞: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50 次。
九、常用中成药
1、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作用。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2、小儿感冒颗粒
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3、藿香正气口服液
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4、玉屏风颗粒
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在小儿感冒后期,可用于扶正固表,预防感冒复发。
十、食疗方法
1、生姜红糖水
(1)生姜 3 片,红糖适量。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红糖,再煮片刻即可;
(2)具有疏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
2、薄荷粥
(1)薄荷 10 克,粳米 50 克。将薄荷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后去渣取汁。粳米洗净,加入薄荷汁中,煮粥即可;
(2)具有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
3、荷叶冬瓜汤
(1)荷叶半张,冬瓜 250 克。将荷叶洗净,切碎;冬瓜洗净,切块。将荷叶、冬瓜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汤即可;
(2)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暑湿感冒。
4、山药粥
(1)山药 50 克,粳米 50 克。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粳米洗净。将山药、粳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即可;
(2)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气虚感冒后期调理。
十一、预后及并发症
(一)预后
小儿感冒一般预后良好,经过适当的治疗,多数患儿在 1 周左右可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引起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
(二)并发症
1、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持续不愈,可发展为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加重,有痰,喘息等。
2、肺炎:病情严重时,可并发肺炎,出现高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3、中耳炎:小儿感冒时,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十二、预防方法
1、增强体质:合理喂养,保证小儿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小儿的体质和免疫力。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避免接触感染源。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5、及时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物,避免受寒或受热。
十三、中医古籍中部分相关论述
1、《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解析:此为太阳伤寒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剂。小儿风寒感冒,若症状与太阳伤寒证相似,可参考麻黄汤进行治疗。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2、《温病条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解析:此为温病初起的不同证型及治疗方剂。小儿风热感冒,可参考银翘散进行治疗。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3、《幼幼集成》:“夫感冒之原,由卫气虚,腠理不密,易为风邪所袭,邪正相搏,而发为热。”
解析:强调了小儿感冒的病因是卫气虚弱,腠理不密,容易感受风邪。治疗应扶正祛邪,增强小儿的卫气功能。
4、《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感冒风寒总一法,疏解外邪须用方。”
解析:指出小儿感冒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都需要疏解外邪。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小儿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家长们应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的发生,增强小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在治疗小儿感冒时,应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滥用药物。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