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月饼”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话题再次将直播带货推上风口浪尖。
随着直播电商的普及,各大酒类企业纷纷走上直播电商的道路,这些企业或是选择成立自己的旗舰店,或者请明星代言等等方式进行售卖产品,但是随着规模越做越大,各种乱象也随之浮现出来。
供应链“鱼龙混杂”
因为直播电商主打的是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带货主播自身的巨大流量,这给众多中小酒企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纷纷将目光投向直播电商。
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酒类电商供应源多而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颗“定时炸弹”。
“假酒案”的报道早已屡见不鲜,诸如某羊的生肖酒事件就给他上了一课。所以在供应链上尽量选择规模大,商誉好的商家。同时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做到随时抽检,随时复查,随时溯源,对不熟的领域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嘴炮”满天飞
由于主播利益与带货销量直接挂钩,因此许多主播为了吸引眼球和销量,大肆使用“××出品”“××年纯酿”“专供”“专卖”“名酒”等字眼虚假宣传。
更有甚者,为了彰显自己比别家的同类产品更有性价比,通过各种手段搞出了一个价格虚高同类产品,遮掩其真正的价格,诱惑消费者下单。
还有一些主播对酒一窍不通,在介绍产品的过程中拉踩、夸大其词屡见不鲜,某选主播在介绍某白酒的时候就出现了常识性错误,因此遭到品牌方抵制。酒类直播电商在选取主播时,一定要注重主播在酒类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要因为主播能说,就可以“打嘴炮”。
有奶便是娘
部分主播为了高额佣金和利润,放松对供应链的把控,放任劣质酒水流通市场,最终导致频频被投诉和曝光。
直播电商最为珍贵的资源就是自身的信誉和粉丝黏性,而这两方面往往都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形成。酒类产品是假货重灾区,稍不注意多年的苦心经营可能就此毁于一旦。酒类直播电商一定要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不能为了钱就什么都不顾了。
“擦边球”横行
直播电商行业是从18年以后才逐渐兴起的,此时直播电商行业迎来了野蛮生长时期,从供货商再到直播电商平台再到主播,“擦边球”现象层出不穷。
在酒类直播间中,有些主播嘴里讲着名酒,但在卖酒却拿出外形包装高度相似的“冒牌货”;甚至还有主播专门擦边“专供”“特供”产品,诱导消费者下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在2024年7月1日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施行,对直播带货“谁在带货”“带谁的货”明确提出要求。这意味着直播电商的野蛮生长时期即将按下终止键,开始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2024年抖音等平台也大幅度提升白酒类目销售店铺保证金,加强整治规范的信号强烈。
在不久的将来,相关部门、平台、厂家都要密切配合,共同守护行业规范,从业者要时刻自纠自查,行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