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微信群|微信群大全|微信群二维码|微信分享-珍图时光 登录 注册
收录(17307)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号 > 微营销 > 反复发热,长不完的脓包,竟然是疫苗“反噬”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反复发热,长不完的脓包,竟然是疫苗“反噬”

今年4岁的小卓命运多舛,从9个月时开始经常发热,家人带着他辗转多 ......

公众号:

联系QQ:

135

热度

其他信息

反复发热,长不完的脓包,竟然是疫苗“反噬”
  • img

  • 0次点赞

  • 0个收藏

内容详情

 
今年4岁的小卓命运多舛,从9个月时开始经常发热,家人带着他辗转多地就诊,尽管医生怀疑他感染结核,但是相应地对症治疗却没有效果。

2年前,小卓来到深圳某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发现他上半身长了许多脓包,颅内有病灶,下眼睑处的两个大脓包经历了多次引流,险些导致毁容!

医生发现孩子腋窝处的淋巴结肿大较大,便取了淋巴结中的脓液,送到了实验室进行检验,发现了分枝杆菌。这种细菌常常出现在结核病人的检查结果中,是孩子没有接种卡介苗,导致的结核感染吗?小卓父母否认了,孩子接种卡介苗几个星期后,就开始出现持续低烧,接种部位也渐渐出现脓肿。并且,孩子身边的人也没有结核病患者。

疫苗无效

我们知道,在正常的免疫功能下,疫苗进入人体后并不会造成伤害,反而被免疫系统“记住”,如果有同类病原体入侵,免疫系统会被激活,抵御外敌。但是,当免疫系统出了故障,就可能导致免疫功能无法正常启动。会不会是白细胞介素12(人体对卡介苗免疫反应关键)出了问题,导致小卓体内的卡介苗没有起效呢?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卓的父母做了基因检测,没想到,他们竟然碰巧都携带了一种可导致白细胞介素12信号通路缺陷的隐性基因,小卓有基因缺陷。这就解释了,虽然小卓打了卡介苗,但是由于免疫系统故障而起不到保护作用,分枝杆菌反而成为了感染的源头,染上了罕见的结核病—播散性卡介苗病。医生介绍,这种病虽然症状与常见结核病相似,普通的抗结核治疗效果有限,病死率高达100%,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播散性卡介苗病是一种罕见的结核病,其元凶并非卡介苗,而是患儿的免疫缺陷。有免疫缺陷时, 接种的卡介苗不能被局限, 进入血液播散至全身引起播散性卡介苗病。大多数播散性卡介苗病患者有先天的免疫缺陷病, 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及细胞免疫缺陷病, 少数免疫功能正常。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极其罕见,发生率为0.06-1.56/100万。

临床表现

此病多发于2岁以下免疫功能不全及有BCG接种史的男性儿童,均于卡介苗接种后1-3个月出现左侧腋下或锁骨下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破溃,愈合慢,同时合并肺结核、肝脾结核、其他部位结核。该病多于周围淋巴结开始,可累及整个淋巴系统,从淋巴系统又逐步累及到内脏器官,以肝、脾、肺脏多见。

诊断

诊断标准:

(1)除接种处外,全身至少有两处通过血、骨髓培养,或病理证实有结核杆菌感染;

(2)患者有与分枝杆菌感染相一致的全身综合征,如高热不退、体重下降、贫血或死亡等。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它类型病变的影像表现相互重叠,不易鉴别。

胸片可示肺门周围及支气管周围浸润,无胸腺影。

治疗

一般治疗:

播散性卡介菌病常并发PID。应予抗BCG治疗,通常经验性选择3~4种药品。

(1)抗BCG治疗用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可酌情选用氟喹诺酮类药品、阿米卡星、利奈唑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丙硫异烟胺、克拉霉素等。

(2)BCG菌株药物敏感性:牛分枝杆菌及所有卡介菌亚株对吡嗪酰胺天然耐药,用药时应避免。

(3)HIV感染并发播散性卡介菌病:抗BCG治疗后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

临床疑诊/确诊卡介苗病患者均需行免疫功能检查,确诊免疫功能缺陷病者需相关治疗。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SCID和CGD等PID最主要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直接登录,无需注册

X关闭
X关闭
X关闭
X关闭